日前,住建部和工信部聯合下發通知,就《關于加快應用高強鋼筋的指導意見》推廣應用情況進行檢查,國家推廣高強鋼筋的步伐明顯加快。
事實上,多年來,“換代”一直就是鋼鐵市場的主旋律之一。業內人士對此指出,推廣緩慢折射出的深層次問題是,普通鋼筋在當前鋼鐵市場上仍有一定的需求空間,而三級螺紋鋼等高強鋼筋在推廣過程中存在著不小的難度。
建筑物“脫胎換骨”
高強鋼筋是指抗拉屈服強度達到400兆帕級及以上的螺紋鋼筋,按力學性能劃分,主要是三級鋼筋和四級鋼筋。“它們與已被徹底淘汰的一級鋼筋和目前還在大量使用的二級鋼筋相比,具有強度高、延伸性好、可焊性和可塑性均好、強度價格比高、安全儲備大、抗震性好、節約鋼材等優點。”“我的鋼鐵網”鋼材事業部副總經理張王軍介紹說。
由于我國是一個地震、臺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在建筑、橋梁、鐵路、機場、石化、電力等領域使用標準更高的高強鋼筋,可以增強建筑物的抗震防災能力。此外,作為基本建設的必備原材料,隨著市政工程和高層建筑工程結構對鋼筋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高層、大跨度和大負荷的建筑逐漸增多,提高鋼筋強度的呼聲日益高漲。
應用高強鋼筋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樣顯著。有關數據表明,用高強鋼筋替代二級鋼筋,平均可節約鋼材12%以上。按照《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十二五”末,全國高強鋼筋產量將達到鋼筋總量的80%,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占建筑用鋼筋的65%。
高強鋼筋漸“挑大梁”
資料顯示,我國很早便提出了要淘汰二級鋼筋、推廣應用三級鋼筋、三級螺紋鋼代替二級螺紋鋼、提高三級螺紋鋼產量。2004年,原建設部發文,將三級鋼筋的應用技術列為推廣應用項目;2005年,國家又明確提出要通過推廣三級(400MPa)及以上級別熱軋帶肋鋼筋、各類用途的高強度鋼板、H型鋼等鋼材品種,降低鋼材消耗;2010年12月6日,工信部公布的《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規定,二級螺紋鋼筋產品須按建筑行業用鋼標準和建筑規范要求淘汰;2010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明文規定,建筑工程優先使用三級鋼筋,逐步減少使用335MPa級鋼筋并最終取消該品種;2011年住建部制定的《建筑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文要求,“十二五”期間,HRB400級以上鋼筋用量要達到總用量的45%,鋼結構工程比例加大。
真正讓我國高強鋼筋占鋼筋總產量的比重明顯上升的是2012年出臺的兩項政策。2012年初,住建部、工信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應用高強鋼筋的指導意見》,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加速淘汰335兆帕級鋼筋,優先使用400兆帕級鋼筋,積極推廣500兆帕級鋼筋。同年9月,工信部對2010年發布的《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進行修訂,要求我國鋼鐵企業嚴禁生產一級螺紋鋼筋、二級螺紋鋼筋、熱軋硅鋼片等屬于落后產能的產品。
設計是提速換代的源頭
從標準的屢次修訂到政策指向的日趨清晰,從鋼筋換代表述中“宜、可、應”轉變為“加速、禁止”,反映出的是國家推廣高強鋼筋的決心和力度。“三年前,華東地區的二級鋼筋和三級鋼筋用量大概是‘五五開’,后來發展為‘四六開’,現在二級鋼筋的市場占有量只有10%左右。”張王軍對上海建材市場二、三級螺紋鋼的用量變化感受較深。在他看來,三級螺紋鋼的推廣不單依賴于政府的推廣力度,設計單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一些特殊工程需要用高強鋼筋之外,多數建筑是可以通過增加單位建筑面積的鋼筋用量來達到工程建設標準的。”張王軍告訴記者,“目前,90%的構造圖相對簡單的民用建筑都采用了高強鋼筋設計,但在一些市政設施、公共建筑、道路橋梁等大型工程中,有些設計單位還是習慣于使用以往普通鋼筋的圖紙。”他認為,這不僅是幾十年的設計習慣使然,還是由于這些項目的運作周期往往比較長,設計圖紙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而且修改設計方案會大幅增加工程成本。如果在圖紙設計上采用高強鋼筋,那么整套設計思路都要改變,預應力、承受力、強度、安全系數等參數要重新試驗和計算,工作量可想而知。
“一方面是禁止生產二級鋼筋,另一方面是設計單位依然采用原有圖紙,這曾導致鋼鐵市場上出現二級鋼筋庫存供不應求、價格與三級鋼筋相差無幾的怪象。”有業內人士表示。只有在所有工程的設計圖紙中,明令禁止使用二級鋼筋,才能提高鋼筋換代的速度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