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年8月1日,我國《反壟斷法》施行整5年。日前,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通過其新開通的反壟斷案件公布平臺公布了12起已查結的壟斷案件,其中5起案件涉及建筑材料和建設工程檢測行業。記者發現,在這些壟斷的背后,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協會解釋:
為了規范市場秩序
記者整理資料后發現,在12起案件中,有1/3涉及建筑材料、建設工程檢測行業,其中包括江蘇省連云港市建筑材料和建筑機械行業協會混凝土委員會組織本行業經營者從事壟斷協議案、遼寧省建筑材料工業協會組織本行業經營者從事壟斷協議案、浙江省江山市混凝土經營者從事壟斷協議案、浙江省慈溪市建設工程檢測協會組織本行業經營者從事壟斷協議案、四川省宜賓市磚瓦協會組織本行業經營者從事壟斷協議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12起結案壟斷案件中,9起案件是有關行業協會帶頭組織經營者達成的協議。為此,相關人士表示,行業協會參與壟斷協議的問題值得重視。
據了解,建設工程檢測行業發展到今天,大都是作為建筑行業的附屬部分出現的:第一種是建筑施工企業的內部實驗室,第二種是科研院校內部的帶有教學科研性質的實驗室,第三種是各級質量監督治理部門設立的帶有政府色彩的監督檢測室。
記者致電連云港市建筑材料和建筑機械行業協會時,相關工作人員透露,實現對該行業的控制和市場壟斷,也是規范行業的無奈之舉。建筑材料和建設工程檢測市場十分混亂,很多企業紛紛參與到價格戰中,協會參與的目的是為了規范市場秩序。
然而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仁藏卻指出,在市場經濟下,協會的壟斷經營會導致腐敗現象發生,不利于市場發展。
建筑商訴苦:
失去了自行選擇的機會
協會認為壟斷是規范市場,然而建筑商們卻紛紛叫苦:“我們失去了自行選擇的機會,以往可以自由選擇實驗室做材料檢測,并能得到極其優惠的檢測價格,但是壟斷之后這一切都被控制了。”
浙江慈溪市一位在建筑行業打拼了10多年的老板表示,能對房屋建設的基樁施工、結構實體、預制構件等環節進行檢測的機構,慈溪市有數十家之多,而施工單位選擇哪家來檢測,除了資質外,最主要的是價格因素。
據他透露,現在這些檢測機構全部都在協會的掌控之下。如果沒有協會的指定,實驗室就不給他們做檢測,然而協會指定的實驗室檢測費卻比以前提高近三倍。
張仁藏告訴記者,目前建設工程檢測市場十分混亂,由于部分施工單位對質量意識的熟悉還停留在資料過關階段,并且檢測單位目前是被動地接受施工單位的委托。因此,檢測與被檢測之間的關系不僅是委托與被委托的關系,同時又是檢測與被檢測的關系。在經濟關系和公正性看似矛盾的兩者之間,會致使許多檢測單位很難把好關。
“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可能培養出依靠信譽品牌立足的檢測單位。檢測市場上評價一家檢測單位工作質量的標準不是嚴謹,而是能否在必要時靈活和方便,簡單講就是,委托方要求的只是能否提供可以作資料的合格報告,而不是想了解他們所使用的工程材料是否合格。”張仁藏說。
檢測單位應向“中介化”轉變
盡管各省均出臺各式各樣類似《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治理規定》的文件,加強質量檢測機構建設,規范質量檢測行為,提出檢測機構應當對檢測數據的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保證工程質量檢測的科學性和公正性等要求,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也嚴格要求檢測單位按嚴格的質量體系進行運轉,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最終結果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上述建筑行業老板告訴記者,資料上似乎都很規范,但還是存在假資料、假報告的現象,有的甚至是“兩套賬”,內部存根一套報告,外部按委托單位要求出具一套報告。
張仁藏指出,由于被壟斷的檢測室有政府背景,在政策上就有了絕對優勢,能克服其成立時間短的劣勢,通過壟斷檢測很快在規模和檢測能力上占據優勢,成為目前檢測市場中的主流檢測力量。但是壟斷行為的副作用是長期有政策的保護,因此相比其他機構,效率低下、技術水平不高、服務意識差、缺乏核心競爭力、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容易滋生腐敗現象。
據了解,近兩年,建設系統一直在討論工程質量檢測中介化的問題,并作出多次嘗試,逐步放開市場,并新批準成立一些私營檢測公司。
張仁藏建議,隨著私營檢測公司的介入和入世的沖擊,根據國際通用要求,檢測機構必須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加上市場對檢測機構的定位日漸清晰,各類檢測單位應及時進行轉變。
相關文章
- ·行業“冬季”蘊生機 建材家居業轉型尋突破
- ·用海沙建房小心變危房
- ·建筑裝飾:借互聯網之風沖出陰霾 迎綠色建材之晴空
- ·建筑新視野:10大建筑技術將顛覆建筑業未來
- ·深度分析:建筑企業項目經理承包制“營改增”后的涉稅風險及控制
- ·建筑業“營改增”在即:“稅途”未卜的建筑企業如何實現扭轉乾坤?
- ·預見2020:《中國建筑石材產業全景圖譜》(附規模、發展現狀、競爭、趨勢等)
- ·2020年中國建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預計全年企業營業收入將增長4-5%左右
- ·2020年中國鋁材行業市場分析: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局面 出口遠大于進口
- ·2020年中國鋼結構行業市場現狀及區域競爭格局分析 浙江省比江蘇省競爭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