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建筑裝飾產業而言,過去的十年,可以說是黃金十年。行業產值由2003年的0.72萬億元提高至2012年的2.63萬億元,年平均復合增速約為17%,遠遠高于同期GDP增長率。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持續進行的房地產調控,已引發了人們對建筑裝飾產業前景的憂慮,而近期出臺的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政策,更加重了這種憂慮。
然而,根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的研究,盡管這些政策都與建筑裝飾產業息息相關,但其影響是局部的、有限的,并不會改變建筑裝飾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的態勢。
建筑裝飾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的堅實基礎是真實而強大的市場需求。需求決定供給。需求是經濟增長最根本、最可靠的動力。
新型城鎮化將為建筑裝飾產業創造巨大的、持續的增量需求。
城市化是所有國家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巨大的、持續的動力。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都在70%以上。 根據官方數據,2002年—2012年,我國城鎮化率由36.22%提高到了52.57%。但是,大部納入統計范圍的人群僅限于異地就業和租住,城市配套基礎設施和社保等福利并沒有將非戶籍常住人口納入規劃和受益范圍。真實的城鎮化率還不到40%。
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突出的問題是兩億多農民工如何市民化。基于戶籍限制的住房限購政策,卻試圖依靠行政力量,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由,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長,抑制農民工的市民化,實質上就是鎖住了城市的大門,同時也鎖住了農民在城市里投資消費的通道,逼迫農民工回到農村進行附加值和使用價值極其低廉的消費行為和投資行為。
有跡象表明,李克強總理倡導的新型城鎮化的實質在于,通過產業轉移和梯次升級,帶動新城鎮就業并創造稅收,使數以億計的農民真正脫離土地,融入城市,撤掉“農民工”這個不倫不類的帽子,成為地地道道的市民,從而去偽城市化。
從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在城市化率快速提升段,建筑業投資額及新建建筑面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以住宅為例,在城市化率快速提升到基本完成的過程中,戶均住宅套數通常從0.80提升到1.10左右,例如,美國為1.27,日本為1.14,而我國城鎮家庭戶均僅為套數0.89,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與此同時,在人均收入逐漸提高過程中,人們對建筑品質將越來越關注,建筑裝飾的平均造價將逐步上升。
根據光大證券的研究,假定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最保守的估計,2013—2015年,新增住宅面積分別為92254、94029、95804萬平方米;新增公共建筑面積分別為18451、18806、19161萬平方米。假定新建住宅毛坯房占比70%、精裝修率為30%、裝修造價為1000元每平米,公共建筑裝修造價1500元每平米,則未來3年,家庭住宅裝修新增市場需求量每年至少6500億元,公共建筑裝飾的新增市場需求量每年至少8345億元。其中,交通設施、高端酒店、城市公共空間、商品住宅精裝修等細分領域的市場需求,尤其值得關注。
城市軌道交通將為裝飾產來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2012年度,全國有35個城市在建設軌道交通線路,建設線路82條22段,建設里程總計達2016公里,建設車站1388座,估算完成總投資約2600億元。到2020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累計運營里程將達到7395公里,以每公里5億元造價計算,保守估計需要3萬億的投資。我國約有229個城市有發展軌道交通的潛力。
高端酒店裝飾需求持續增加。中國目前在籌建中和前期規劃的酒店數量約為700個,大部分將在2013—2015年供應。假定每個酒店裝修投資花費在1.5億元,則相關投資總額將會達到1,050億元,每年年均新增的酒店裝修市場規模約為350億元。
城市綜合體將給裝飾需求帶來價與量的綜合提升。城市綜合建筑體開發的先行者萬達集團, 已建成開業67座萬達廣場(其中包括38家五星和超五星級酒店,115家五星級影城,57家百貨店),計劃到2015年開業110座萬達廣場(80家五星和超五星級酒店; 200家影城;120家百貨店。)后起之秀綠地集團,2012年9月,與濟南市政府就投資200億元開發超高層大型城市綜合體等項目簽署投資開發協議; 2012年11月,斥資百億打造襄陽世界級城市綜合體;2012年12月,投資50億元在杭州打造兩大城市綜合體項目,總建筑面積逾30萬平方米; 2013年4月,在佛山市合作開發3個城市綜合體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2013年6月,與海口市政府就合作開發3個城市綜合體簽署合作協議。
商業地產將為建筑裝飾行業帶來較大的市場空間。2011年,全國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開發投資額分別達2,544億元和7,370億元,同比增長40.79%和30.5%。《2011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測評研究報告》顯示,排名前20的開發商都進入了商業地產領域,其中,保利地產計劃未來3-5年商業物業投資占其投資規模比例達30%;金地集團計劃2015年商業地產投資占到其投資規模的20%;招商地產計劃未來商業地產的占比能達到10%—15%;龍湖地產計劃未來5年再新建12個商場,出租物業面積達到200萬平方米;中糧地產計劃投資700億復制“大悅城”,占到總資產的30%。
商品住宅將全面進入精裝修時代。據國民財經研究中心的數據,中國新開發的樓盤中精裝修或全裝修的比例,全國平均水平約為9%,遠遠低于發達國家80%的水平。在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下,我國商品房精裝修的比例將逐步上升,樓盤整體精裝修產值相對于公共建筑裝飾將保持更高增速。
建筑裝飾行業的市場需求來源于兩部分,一是新開發建筑的初始裝飾需求;二是存量建筑改建、擴建、改變建筑使用性質或初始裝飾自然老舊而形成的更新需求。隨著存量商業營運用房、住宅數量的增長和二手房交易市場的成熟,既有建筑整體及局部的更新改造服務需求不斷擴大。
對于建筑裝飾的存量需求,建筑業竣工面積是較好的前瞻性指標。
國內建筑業存量規模的快速增長始于98 年開始的住房貨幣化改革。1998 年,國務院宣布停止住房實物分配的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出臺《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并安排1000 億元的貸款指導性計劃,倡導貸款買房。1999年,中央政府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停止福利分房制度,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制度,住房真正全面推向市場。建筑業房屋竣工面積增速在1999年開始攀升,2005 年和2007 年房地產調控導致增速出現兩個波谷,年度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
我們假定公共建筑裝飾更新周期大約為5-8年,進行二次裝修的比例為80%—100%;家庭住宅裝飾裝修更新周期為8-12年,進行二次裝飾裝修的比例為50%~80%。據此判斷,上世紀末存量規模開始加速的各類建筑已陸續進入二次裝飾裝修需求釋放階段。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估算,未來3~5年,國內裝飾存量市場需求每年將達13000~17000億元。
盡管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宏觀經濟環境的制約,要受到經濟政策、乃至社會政策的影響。但我們認為,新型城鎮化與建筑品質消費所創造的巨大的市場需求,將支撐建筑裝飾產來繼續維持較高的發展速度。在“存量+增量”雙重增長的需求驅動下,黃金十年之后,建筑裝飾產業將迎來白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