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能源、資源、環境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未來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為城市規劃和管理、社會穩定與安全、可持續發展等提出了嚴峻挑戰。智慧城市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4月23日~24日,在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承辦的2013(第四屆)中國物聯網大會上,應用聯網技術建設智慧城市成為物聯網產業發展和應用探討的重點問題。
利用信息技術綜合城市要素
中國電子學會名譽理事長吳基傳說到,近年來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得到迅速發展,成為電子信息領域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物聯網被認為是具有發展潛力最大的一個產業。世界許多國家支持物聯網發展國家戰略。
我國在2011年10月份下發《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今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當前階段我國物聯網發展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周子學指出,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應用,是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我國物聯網發展應用已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目前,已經建立了發展物聯網的部際聯系會議制度,設立了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在技術研發、產業化、應用示范標準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為下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目前,我國的物聯網不斷發展,開始從以技術為中心向以服務中心轉移,作為整體解決方案之一——智慧城市已經成為目前物聯網發展的主旋律。
三星數據系統(中國)有限公司亞太區交付事業部總經理陳敬平指出,對于未來城市,最大一個趨勢是綜合管理。城市是由一系列復雜要素構成的綜合體,包括交通、生態環境、水資源等等。如果不把這些因素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統一管理,只是單一地從某一方面進行管理,效果都是有限的。智慧城市的目標就是通過各種信息技術把這些要素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城市綜合管理,實現城市決策的智慧化,管理好城市的復雜性,提高城市運營的效率,降低城市運營的費用,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政策引導開展智慧城市試點
為探索智慧城市建設、運行、管理、服務和發展的科學方式,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去年11月2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并下發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包括:保障體系與基礎設施、智慧建設與宜居、智慧管理與服務、智慧產業與經濟4個一級指標體系,保障體系、網絡基礎設施、公共平臺與數據庫等11個二級指標體系以及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綱要及實施方案、組織機構、政策法規等57個三級指標。
按照暫行管理辦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開展了2012年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申報的綜合評審,并于2013年1月28日在《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中公布了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90個,其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經過3年至5年的創建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對這些試點城市(區、鎮)進行評定,評定等級由低到高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要求試點城市結合相關規劃實施和自身特點,在充分整合現有信息資源和應用系統的基礎上,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臺,實現跨行業、跨部門的綜合應用和數據共享,構建智能、協同、高效、安全的城市運行管理體系和惠民利民的公共服務應用體系,并采取“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多種渠道、多元投資的方式,開展試點相關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早已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城市的管理和運營。如北京在供熱系統中通過物聯網技術對每個用戶家中的熱量表以及供熱管道等設備進行實時監測和控制,使整個供暖系統在滿足供暖標準的同時,實現供暖的節能減排。此外,北京在水資源管理、空氣質量監測、交通、煤、水、電、氣等各個領域也使用了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為城市管理部門決策提供依據。
加強頂層設計讓市民得實惠
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楊鵬飛說:“建設智慧城市、大力推動信息化,目的就是一個,讓最廣大的市民群眾得到實惠、得到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城市管理服務。一定要將市民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中心。政府規劃、建設智慧城市,一定要把市民作為惟一中心。”
上海浦東新區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愛平介紹,浦東新區智慧城市建設中特別注重民生優先,將市民的感知度作為評價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緯度。作為地方政府,頂層設計絕不僅僅是技術框架,還包括組織體系、推進機制、信息化框架體系等。
楊鵬飛指出,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存在規劃不到位的問題,出現碎片化現象。他認為,智慧城市建設應從四方面著手。一是從國家層面盡快制定總體框架性技術規范,從整體對智慧城市進行定位要求。二是重點選擇若干有條件城市進行試點示范。不能一窩蜂、所有城市都建設智慧城市。三是每個智慧城都要有總體規劃,分布實施,不能各個部門、各個行業、個領域各自為政,使智慧城市建設陷入零散化狀態。四是以市民為中心、以應用為重點,發展一批真正高效的應用智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