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鳳凰古城景區被質疑收取148元門票后,5月1日晚間,鳳凰縣沱江下游棉寨村桃花島的平拉索人行便橋又發生傾斜事故,37名游客落水,其中24名落水游客被送往醫院檢查。
鳳凰縣政府稱,事故原因乃游客經過平拉索人行便橋時因橋頭受力柱及拉索斷裂,出現橋面傾斜所致。記者采訪獲悉,該事故發生區域并不在收取門票的古城內,而在外部景區,傾斜的人行便橋為一家民營企業修建和運營。
不少業內人士分析,私人承包制下,昂貴的維護成本需由承包者支付,當地政府并沒有給予補貼,承包者為了控制成本,很可能使景區存在安全隱患。
買斷景區模式
為何游客過橋會導致橋側翻?鳳凰縣政府解釋,該橋橋臺南側鋼絞線拉索拉鉤斷裂、鋼絞線拉索局部斷裂和東面橋臺鋼絞線拉索受力立柱斷裂,導致荷載位移。同時,該人行便橋日常管理、維護不到位。目前,已排除人為破壞造成事故。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此次篝火晚會和人行便橋為個人獨資經營,該橋甚至是私營業主自己投資修建的。
“這次事故發生地點并不在收取148元門票的古城內,因此與鳳凰古城景區管理服務公司沒有直接關系。事故發生地點位于鳳凰縣沱江鎮棉寨村距縣城3公里處,當天晚上的桃花島風雨苗疆篝火晚會的經濟類型為個人獨資經營,批準的經營范圍為民俗表演。該個人經營者有2011年9月由鳳凰縣文化局頒發的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法定有效期為2年,事故當晚接待游客423人。發生事故的人行便橋是2010年5月由其私營業主自行出資修建的,2012年8月重建。”鳳凰縣政府人員表示,但其并不愿意透露上述民營企業的名字。
一位長期以私人經營模式運作的葉先生稱,本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想法,很多景區都會將各個景點“分包”出去,一些民營企業向當地政府或相關部門支付一筆買斷經營的費用后便承包一個景點或一個區域運作,由該民企自負盈虧。上述鳳凰縣的人行便橋及其所涉活動正是私人承包經營模式。
維護成本之殤
“對景區來說,最大的成本就是維護費用和人工費用,并且這些費用會逐年上漲。以我在安徽經營的一個景區來說,8年前員工月薪大約1000多元,現在已漲到3000多元,我雇用80人,月薪需要支出20多萬元。此外,還有山體、道路、古跡維護費用等,不要小看這些費用,各種維護成本一年下來起碼要數百萬元,有些大型景區或山路特別難修的景區,一年的維護費用上千萬元也是有可能的。”葉先生坦言。
那么,維護費用到底由誰來支付呢?“這要看景區的性質,如果是世界文化遺產類景區,就會有專項資金支持,經營者負擔不重。但大部分景區尤其是由民營企業承包經營的景區,維護費用基本是承包者自己擔負,當地政府不僅不提供補助,還要依靠景區門票分成和稅收獲利。”葉先生透露,“從理論上講,當地政府應該支付一定的維護費用,上級單位有時也會有一定的景區補貼款項,但這些費用并不能用在景區維護上。即便有補助,金額一般也不會太大,一旦下放,差不多都消耗在人工成本上了,因此景區維護費用一直短缺且基本都靠承包者自己解決。”
當被問及政府是否出資進行景區維護時,鳳凰縣政府表示,當地以旅游業為支柱產業,因此會進行整體維護,但主要的維護資金都投到了古城,假如是由民營企業承包的項目,則以該民營企業投入維護費用為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即便是被重點維護的古城,其維護費用也不多。在收取148元門票前,當地政府雖然也可獲得30%的門票分成,但其中沒有用于古城保護和旅游配套的費用。收取門票后,當地政府可獲得148元門票中的分成和“兩費一金”,“兩費一金”中僅有15元為資源有償使用費,另有18元為宣傳費用和價格調節基金。
“當政府難以支撐維護成本時,民營企業只能自己承擔。但隨著門票漲價受限等因素,出現了收益不增的現象,于是承包者只能削減維護費用。以橋來說,節假日之前必須要檢修并估測承重人流,很多道路也應重新修建,不過嚴控成本之下,這些維護費用和流程或許都被縮減了。”葉先生分析。
“其實鳳凰古城旅游收益總體不低,去年古城景區門票收入為1.78億元,整個旅游經濟總量達53.01億元,但關鍵在于要合理分配維護款項。同時,國家相關部門也應考慮保護文化古跡,增加維護專款,不能一味依靠承包者出資。在國外,很多歷史景點都是免費參觀的,其維護和各類支出全部靠國家撥款。”佳琦旅游機構創始人瞿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