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2012年10月下旬,在銀監會召開的第三季度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明確指出,“部分行業的信用風險已經開始暴露”,要求銀行層層排查風險隱患,針對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風險加大清收、核銷力度。當時,光伏業就赫然在列。2013年3月,在銀監會警示的9大行業貸款風險中,再次明確光伏為限制類行業。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目前我國光伏等產能過剩行業大都集中在長三角、蘇南地區,這與當地中小民營企業經營理念、地方政府盲目推進等有關。長三角、江浙民營中小企業家過于激進,才導致風險集中釋放。”不過,對我國目前超過70萬億元的本外幣貸款余額而言,即使光伏業貸款出現一定風險,也不會對我國銀行業乃至我國經濟造成很大沖擊。
不少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光伏業貸款風險集中釋放既有必然也有偶然。一方面,不少銀行在介入光伏業時,該行業經營狀況尚可,多有地方政府擔保和力薦,銀行在貸款審核方面難免會“開綠燈”。另一方面,由于光伏業屬新興產業,江西賽維、無錫尚德等行業龍頭忽然倒下讓整個行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讓許多銀行“措手不及”。
因此,盡管有部分銀行稱,將對光伏業貸款區別對待,對資質好的光伏企業仍會適當維持。但是,銀行全面收緊光伏業貸款可能是大勢所趨。
需依靠市場力量推動行業整合
陸仁最近幾個月都在忙著梳理、核對自己行內光伏企業貸款資料,看的資料越多越讓他頭大。“搞什么鬼,以前賣拉面的也來搞光伏,他懂什么是光伏么?”陸仁對此很是氣憤,一方面感到自己行內貸款審批流程不嚴,另一方面深感自己被當地“急功近利”式經濟發展模式所連累。的確,在光伏行業曾風光無限的日子里,幾乎每個省份都要發展光伏產業園,要求當地銀行大力支持光伏產業發展。
近期外媒報道,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控股公司有意收購尚德電力,一度使暗淡的光伏行業出現零星曙光。對此項收購傳聞,大部分光伏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收購完成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巴菲特真地收購尚德電力,也無法徹底拯救整個光伏業。
商務部、工信部等相關部委近期紛紛表態,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扶持太陽能光伏產業有關意見,其中可能將包括光伏業準入條件等內容。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丁文武表示:“這個行業準入條件不是行政許可。只是從行業發展角度,對企業進入這個領域規定必須要達到的條件。”光伏業這一兩年步入寒冬期,大多數企業虧損,多晶硅領域大概85%以上的企業已停產,所以有必要扶持光伏業發展。
行業龍頭風雨飄搖,不代表整個光伏業“氣數已盡”。幾位光伏企業人士表示,光伏業發展不能寄望于政策扶植,最終還是需依靠市場力量優勝劣汰、推動行業整合,預計光伏業整合期、寒冬期仍將持續1至2年。“由于庫存問題,上半年,我國光伏企業會不計成本地殺價,這將會帶來產能大清洗。”
今年可能將是光伏業關鍵一年。分析人士認為,后續扶持政策應會涵蓋補貼、科技創新、分區電價各個方面。僅增值稅稅率下調就將直接利好光伏電站,這相當于提升稅前電價7.8%。以100MW規模電站為例,增值稅減半將會使企業每年增加約2200萬元利潤,這有利于增厚涉及電站開發上市公司業績。
國泰君安分析師侯文濤表示:“雖然目前光伏業短期內不能盈利,但長期來看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國金證券分析師張帥認為,若多晶硅雙反和歐洲雙反均以高稅率結案,對組件企業將是巨大利空,行業將開始新一輪洗牌和落后產能淘汰進程,這雖然有利于行業中長期發展,但目前行業復蘇趨勢將被遏制。
在一系列壞消息打擊后,陸仁唯一能聽到的好消息就是,欠下近6000萬元不良貸款的光伏企業有不少廠房、設備等抵押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銀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