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中前行(1989-1992)
1988年-1992年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這一時期,國內和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巨變使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國內各行各業的發展亦難免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影響。1988年開始,因國家采取治理整頓方針,壓縮基建,緊縮銀根,裝飾行業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又出現了政治風波,這是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經受的國內政治層面的重大考驗;經濟調整、政治風波之后的西方制裁、蘇東劇變導致的國際變局,使中國整體經濟在一個特定的時刻陷入低谷,經濟發展變緩;直到1991年后,國家完成了治理整頓的任務,恢復了基本建設,裝飾行業的發展又開始駛上快車道。
定性——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在這個時段中,雖然中國的經濟有起伏,但總體向上的趨勢并未改變。建筑裝飾行業也一樣,這幾年依然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位置也越來越重要。
1989年5月,建設部頒布了《建筑裝飾企業資質等級標準》,解決了建筑裝飾企業長期沒有資質認定標準的問題,使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向一個更加規范、更加強大的行業進一步邁進。1991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中指出:加快住宅建設,發展室內裝飾業和新型建筑材料。這是“八五”期間我國調整居民收入和消費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項國策。這標志著建筑裝飾行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然而,當時,有一個問題制肘著行業的發展,那就是行業的歸口問題,是由建設部還是輕工部來管理建筑裝飾行業的爭議越來越大。
1991年6月2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在聽取了時任建設部部長侯捷匯報裝飾工作后指示:建筑裝飾行業應由建設部門歸口管理,室內裝飾是建設部門的事,行業管理應該在建設部。其他部門可以生產建筑裝飾材料,歸口管理本系統裝飾材料的生產,也可以搞裝飾裝修公司,但建筑裝飾裝修的行業管理在建設部。比如電冰箱的生產,輕工部門、軍工部門都在生產,但電冰箱的行業管理在輕工部。就是說,業務可以分開搞,但是行業管理要有一個部門歸口,否則就亂套了。很多裝飾裝修材料也不完全在輕工部,還有建材、冶金、紡織等部門,不能都要求歸口管理裝飾裝修業,由建設主管部門進行裝飾行業管理的思路比較合理。搞房子不能光將框架搞起來,內部裝飾就不管了,房子是一個完整的建筑,室內、室外是統一體,不能分開處理。建筑裝飾裝修本身的組織應是建筑業的事,室內設施和裝飾裝修材料的生產,輕工部門、紡織部門、建材部門、冶金部門等都有,機構按照這個精神去研究協調。
1991年9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聽取了時任建設部部長侯捷匯報裝飾工作后指示:家華的意見,裝飾裝修這個事由建設部來管,我同意。
1991年12月,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對外簡稱中國室內設計學會)成立,它是中國建筑學會下屬的二級分會。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和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對今后建筑裝飾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1994年8月,新修訂的國家標準《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T4754-94)頒布,修訂時將原有“建筑業”E門類中大類的“土木工程建筑業”、“線路、管道和設備安裝業”、“勘察設計業”調整為“47土木工程建筑業”、“48線路、管道和設備安裝業”、“49裝修裝飾業”。調整的依據是,裝飾裝修屬于建筑業的活動范圍并在迅速發展,包括從事對建筑物的內外裝修和裝飾的施工和安裝活動,車、船、飛機等裝飾、裝潢活動也包括在內。
至此,國家不僅正式承認而且從法定上確定了建筑裝飾行業為我國建筑業中的三大行業之一,準確地定性了建筑裝飾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推動建筑裝飾業發展的政府行為基本定格,形成了一個以政府為主導,以協會為兩翼的格局,它們交織發力從外部推動了中國現代建筑裝飾業的發展。
相關閱讀:
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發展概述一 起跑線上的中國建筑裝飾行業(1979-1985)
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發展概述二 早期發展 (1986-1988)
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發展概述四 民營企業的興起(1993-1996)
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發展概述六 做大、做強、做長(2002-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