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兩會上,有人大代表提議,為切除建筑行業非法分包的毒瘤,應廢除總承包企業資質。
全國人大代表陳舒律師認為,規定承包行為只能自行承包實施,不能分包。要制定認定非法分包的標準,從制度上切斷分包的鏈條。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陳舒透露,本次會議期間,她擬就修改建筑法領銜提出議案。
“建筑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之一。”陳舒說,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建筑行業。但是,目前建設領域的腐敗問題非常嚴重,涉及到工程建設的許多環節。這與目前建筑領域的法律不健全、不完善有著直接的關系。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建筑行業的一部大法,建筑法還是在計劃經濟氛圍非常濃厚的時代制定頒布實施的一部法律,具有鮮明的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
陳舒認為,現行建筑法實際上是一部管理法,是一部管理施工單位、管理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法律,沒有體現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規范與工程建設相關各方市場主體行為的立法精神和立法原則。
“建筑法頒布實施以來,社會經濟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建筑行業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陳舒認為,建筑法明顯滯后于社會的發展、行業的發展。在現實中,建筑法被邊緣化,已經被有關的條例或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章制度所替代?,F在許多市場都在逐步放開,但是建筑行業卻沒有完全放開。在管理上,政府的權力太大、管得太寬,實際上管理不過來,反而給腐敗的產生留出了很大的空間。因此,對于建筑法的修改,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多采用市場調節的手段。
陳舒介紹,建筑法修改2006年已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但是至今一直沒有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本次會議前,陳舒就建筑法修改列了包括29項內容的調研提綱,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她在廣州市建筑業聯合會協助下,先后在二十余家建筑施工企業進行了調研和座談。
去年12月,陳舒通過廣東建設報和廣東華瑞興律師事務所在一次建筑行業的大會上,發出調研提綱70份;通過人大代表聯絡處向廣東省建設廳及隸屬行業協會、廣東省高院、省檢察院發出調研函;今年1月30日,她在廣東華瑞興律師事務所與廣州從事建筑業法律服務的律師進行座談;2月5日,廣東省住建廳組織建筑業各行業協會及部分企業圍繞她提出的調研提綱進行座談;2月27日,廣東省監理協會組織該協會在廣州和深圳的會員座談,主動邀請她去協會聽取意見。
經過深入的調研論證,一份關于修改建筑法的議案逐漸成熟。
陳舒認為,修改這部法律的宗旨應當是:調整和規范建筑市場行為,維護建筑市場秩序。
“在修改法律時,要平等保護和規范建筑市場各主體的行為。”陳舒說,這些主體包括建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施工單位、行業協會、中介機構、質量監督機構和政府部門。
陳舒建議,根據建筑行業的特點,要強化注冊建筑工程師的責、權、利。要設立強制職業責任保險,解決技術責任不落實、責任與經濟利益不掛鉤的弊病。同時,要強化行業協會的作用和規范。
陳舒認為,應對建設單位取得施工許可的條件進行細化,尤其在建設資金擔保方面進行約束。
“對招投標按最低價中標造成偷工減料的腐敗問題,要實行優質優價和詢價制度。”陳舒提出。
陳舒還建議,建立爭議調解制度,快速處理糾紛。對工程款結算規程進行細化,解決拖欠工程款和工人工資問題。
全國首富宗慶后在提交的議案中也痛斥了建筑業的非法分包轉包與欠薪現象,在這篇名為《關于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的建議》的提案中,他指出,雖然《建筑法》中對承包單位的責任義務、資質管理等方面均有明文規定,但在實際執行中因監管不力,執法不嚴,建筑行業違規、違法現象十分嚴重。隨意分包和非法轉包現象泛濫,施工隊伍素質低下問題十分嚴重?! 督ㄖā芬幎?,不允許總承包單位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施工企業,并明文禁止轉包行為。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監管不力,執法不嚴,隨意分包和非法轉包現象嚴重泛濫,大量施工企業都不具備相應資質,有的甚至在投標時借用他人資質,中標后則換用無任何資質的人擔任項目經理。這些所謂的項目經理素質低下,到崗率低,不負責任,更有甚者以向監理單位、工程甲方人員行賄等手段達到其偷工減料的目的,是建筑行業大量存在的腐敗問題的源頭。所屬施工人員則多是既未經過培訓,也缺乏必要文化素質的農民工,國家對建筑施工企業所謂的資質管理已是名存實亡。這一現象直接造成了工程質量責任主體的混亂,同時給工程質量安全埋下了巨大隱患。
宗慶后建議相關部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格資質審核,不具備相應資質的建筑企業和個人絕不允許參加招投標工作,落實項目經理“實名制”管理,嚴厲打擊資質掛靠等違法行為,徹底杜絕隨意分包、非法轉包現象。
每日精彩推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