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作為一年一度的重大政治事件,其向A股市場釋放的維穩信號不可小覷。
相關閱讀:今后20年五億農民工市民化或成兩會熱點
有關專家表示,投資者已開始將目光轉向與兩會議題相關的熱點。在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增長和調結構兩條主線的指引下,基建板塊持續發力,以美麗中國和新型城鎮化為代表的主題概念股活躍度明顯增強。
“掘金”題材概念板塊
中原證券分析師張青指出,考慮到中央政策的連續性,對于本屆兩會相關題材個股的布局,可參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和目標。主線可能有兩條:穩增長和調結構?;ㄍ顿Y尤其是鐵路投資較為確定,持續推薦鐵路基建板塊。制度變革催生紅利,細分投資主線:首先是新型城鎮化,包括基建鏈條上的中游行業,如水泥;其次是新興消費;最后是戰略新興行業,可圍繞去年“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20大工程進行布局。
記者了解到,在過去10年的全國兩會召開前板塊漲幅前五名排行榜中,建筑建材板塊入圍3次,機械設備板塊入圍2次,房地產板塊僅在去年位居第二。張青表示,從歷年的經驗看,與兩會相關的主題性概念板塊確實曾是短線焦點,如2007年的新農村建設、2009年的節能環保,2010年的區域板塊輪動等。因此,對于兩會行情的主題把握,應打破傳統行業桎梏,更多地從題材概念板塊入手。
穩增長主題首推鐵路基建
在張青看來,全國兩會的政策本質上是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與戰略設想的具體化。從穩增長層面看,核心仍是基建投資。從宏觀邏輯上看,投資依然是拉動內需的關鍵。制造業投資具有滯后性,房地產投資則由于近期房價回升,調控再度加碼,“國五條”應運而生,未來的投資增速難以保證,因此穩增長仍有賴于具有典型逆周期調控屬性的基建投資。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的鐵路投資規劃是6500億元,較去年的6300億元有所上升。今年1月的鐵路固定資產投資是210億元,其中基建投資是4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0.9%和2.3%。雖然同比增速的大幅提升有季節性因素,但也反映了政策支持和加碼。張青認為,從前期召開的地方兩會信息看,多省的政府工作報告均將鐵路投資列為重點。根據1月的開工狀況,全年6500億元的鐵路投資計劃能如期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熱衷于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應正確認識其對就業和整個產業結構轉型所發揮的作用。信達證券方面指出,其實無論是沿海地區還是中西部地區,上一波投資熱潮帶來的“后遺癥”至今仍未完全消化,地方高負債的風險仍未排除,而在新一輪地方投資的驅使下,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很可能進一步高速膨脹,在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金的依賴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樓市調控失效的風險也逐漸加大,企業和社會的生存成本也可能不斷抬高。
調結構主題循跡新型城鎮化
“從前期市場對新型城鎮化的追捧看,新型城鎮化主題的炒作主要集中在基建等板塊上,但隨著后續政策的不斷出臺,投資重點也應該有所升級。”上海某私募基金經理說。
張青指出,從調結構層面看,新型城鎮化無疑是制度變革的一條主線。新型城鎮化不同于傳統的土地和基建投資的大肆擴張,其是以和諧發展和以人為本理念為主導的城鄉統籌發展、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以及農民市民化的推進過程。
“之所以選擇新型城鎮化為突破口,原因包括:從改革方向看,新型城鎮化符合‘兩個全面、兩個加快’的改革愿景;從改革阻力看,新型城鎮化建設屬于增量改革,以實現多方共贏為目的,既得利益團體的阻力相對較小;從改革途徑看,新型城鎮化涉及多條產業鏈和多個經濟領域,產業結構的拉動與傳導效應較強,有助于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張青說,“全國兩會圍繞新型城鎮化的討論必然是主要議題,資本市場的諸多相關板塊也會對此有正面反映。一是基建鏈條,其與穩增長的邏輯形成共振,可重點關注彈性較大且受益于供給收縮的水泥行業;二是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三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業現代化。”
信達證券方面則指出,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深入,未來城市經濟圈的投資發展有望加速,其中新型輕質建材受益于綠色建筑政策,市場空間廣闊。目前,我國已處于城市化中后期,基建等傳統投資項目增速已趨于穩定,且新型城鎮化更加注重“質”,而非簡單意義上的“量”的變化,因此,與人們生活質量相關的城市配套設施如排水排污系統、城市軌道交通以及輕質墻體等相關板塊更具備增長空間。此外,綠色建筑政策也有利于驅動新型建材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北新建材、中國玻纖、東方雨虹等均值得關注。
每日精彩推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