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筑裝飾行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面臨的主要任務
按照“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根據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確定的任務,轉變行業發展方式、提高產業化水平是建筑裝飾行業的總任務。完成這一任務,就需要完成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發展好行業內的大型骨干企業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也是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的載體,更是行業發展品質的重要標志。要推進行業產業化,首先要建成能夠帶動行業不斷提高標準化、規模化、工業化水平和能力的大型骨干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建筑裝飾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到2012年,我國擁有一級裝飾企業1594家、一級幕墻企業1201家;甲級裝飾設計企業691家、甲級幕墻設計603家;裝飾設計甲級與施工一級的企業614家;幕墻設計甲級及施工一級的企業582家;裝飾與幕墻雙甲企業519家,形成了行業內的骨干企業集群。
在產業化進程中,要持續支持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形成支撐行業產業化的組織基礎。當前,業內一批大型企業正在強勢發展,百強企業2011年平均產值12.17億元,比2010年提高23%,占公裝市場的9.5%左右;建筑幕墻50強平均產值19億元,比2010年提高了27%,占幕墻行業總產值42%。業內最大的裝飾企業,2012年產值已經超過170億元,比2011年提高了70%。截至2012年,行業內共有12家上市公司、2家股權交易公司,在資本市場已經形成裝飾板塊,并將得到好評。可以看到,行業的企業結構正在調整與優化,企業發展品質正在提高,已逐步形成了引領行業產業化的大型裝飾企業群體。
要繼續發揮大型骨干企業的引領與示范作用。在理論研究、商業模式、資源整合、技術研發、工藝創新、產品集成等方面發揮大型骨干企業的主導地位和能力,率先在管理與技術上做出調整與優化,特別是在綠色設計、綠色施工領域取得突破與進展,全面順應國家宏觀戰略的調整。要積極指導和幫助大型骨干企業不斷提高標準化、工業化的運作能力和水平,形成推動行業產業化的內生動力,在再投資及產業園區建設中帶動企業內部結構調整與優化。要支持和幫助大型骨干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發揮出創新成果的溢出效應,推動行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2.發展好適用的新技術、新產品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最重要的表現,一個行業的技術水平決定了行業狀態,因此推動建筑裝飾行業產業化必須要以技術革新為基礎。當前,建筑裝飾行業的主導技術已經由現場整合各種原材料轉變為現場整合半成品或成品,即工廠加工、現場組裝式施工工藝。這一轉變是產業化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行業全面順應國家發展戰略與轉變發展方式的基本路線,得到了行業的高度重視和切實的執行,未來還需要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對這一過程進行持續的完善、提升。
發展好適用的新技術、新產品需要在提高成品化、節能環保、勞動生產率水平等方面進行研發,即對材料、部品、部件進行深加工、精加工及配套化、標準化技術的研發、推廣與應用。以工業化提高裝飾裝修工程的成品化、標準化、裝配化程度是解決行業節能減排、低碳環保、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關鍵,特別是對異型部位、個性化部位實現成品化、標準化、裝配化是當前適用新技術研發與推廣的重點。這需要大型骨干企業的投入和科技人員的攻堅克難,進行系統的開發研究。當前,異型吊頂的成品化技術、特殊墻體的組合技術等都顯示了新技術的特點。
在發展新技術、新產品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當代最新技術的引進、移植和整合,全面提升設計精度、加工品質和裝配效率。信息化、機械化、自動化等技術現已非常先進,因此把成熟的技術引進到建筑裝飾裝修工程的實際運作是發展適用技術與產品,快速提高品質與效率的重要途徑。要加強產業鏈間的合作,聯合房地產開發企業與材料、部品生產制造企業,形成產、供、銷、用一體的技術開發體制,共同研發工程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并迅速在工程中得以應用,這也是提高成品化、工業化的重要途徑。
3.培育好從業者隊伍
截至2012年,我國建筑裝飾行業從業者總量已經達到1550萬人。人是生產力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從業者素質直接決定了行業的發展質量。經過30年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洗禮,建筑裝飾行業的企業家、項目經理、設計師、科研人員、一線生產加工與施工作業人員的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距產業化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仍需進行持續的教育與培訓,才能適應可持續發展對人力資源的要求。
要培育一批有產業化意識和持續發展能力的企業家。隨著企業數量的減少,我國建筑裝飾行業的企業家隊伍規模在不斷縮小,但留下的都是精華。目前,我國建筑裝飾企業數量已經由1996年的30萬家減少到2011年的14.5萬家。隨著行業的發展,企業總量還將持續呈下降趨勢,企業家隊伍還將進一步萎縮。能夠在未來持續發展的建筑裝飾企業家一定是有科學觀念、戰略意識、創新的能力和領導藝術的企業家。建筑裝飾企業家只有在謀劃全局、策劃創新、優化模式與結構方面具有獨到與超群之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永立潮頭,這需要有計劃的講座、論壇、經驗交流、課題研究等手段的應用。
目前,我國有約18萬人的項目經理隊伍,主要集中在公共建筑裝飾裝修領域。其中,一級注冊建造師約11萬人、二級注冊建造師約7萬人。由于年齡、學歷、經歷的差異,項目經理隊伍水平參差不齊,需要以持續的再教育提高其產業化意識和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能力。產業化發展、工廠化加工、現場裝配式作業都對項目經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產業化條件下的項目經理不僅要懂施工技術,同時也要有組織部品、部件生產制造的技術能力,要有全面計劃、協同作戰的能力,這些必須通過專業知識學習、經驗交流及相應的其他再教育才能滿足要求。
我國現有建筑裝飾工程設計人員約110萬人。由于行業形成時間短、發展方式粗放,所以設計師隊伍雖然具有年輕化的優勢,但高端人才極少和創作能力低的劣勢也十分突出。提高工程設計人員文化創意、設計創作、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水平與能力是實現并提高建筑裝飾設計地位、提高設計對工程施工的指導作用、規范裝飾工程設計的基本途徑。只有通過專業知識學習、全國范圍的設計競賽和系統的講座、論壇等再教育形式,才能提高設計人員的獨立創作能力和設計作品規范化、精細化、工業化水平,并通過競爭、考核、評定等方式培育出建筑裝飾工程設計的高手、名家、大家。
我國現有建筑裝飾科技人員約60萬人,主要從事情報搜集、整理、應用及施工新技術的研發與革新工作,是鏈接生產與應用的主導力量。由于建筑裝飾工程涉及的材料品種繁多、施工技術差異極大,因此,對建筑裝飾業的科技人員素質要求較高,其應該是復合型人才。在推動行業產業化進程中,科技人員肩負著重要的任務。要通過參與產業鏈內部活動加強科技信息交流,組織專業講座、論壇等拓展科技人員的知識面,提高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敏感程度及增強工程應用能力,形成推動產業化的主導力量。
建筑裝飾行業現有一線工人約1250萬人。其中,在生產加工環節工作的約500萬人,在施工現場具體操作的約750萬人。隨著產業化發展,一線工人呈現出生產加工環節人員數量增加與施工現場人數下降的明顯趨勢。由于一線作業人員的主體是由農業剩余勞動力轉化形成,社會化、工業化、規范化意識薄弱,需要長期的教育與培訓。他們不僅要提高合作意識、紀律觀念、團隊精神,還要提高專業技術技能,特別是掌握新技術、應用新設備的能力,才能滿足產業化要求。
要培育好一支全面適應產業化要求的從業者隊伍,就需要有一套對從業者實施教育、培訓、考核、認證的再教育體制和機制。只有切實落實教育興業的戰略,把全體從業者再教育納入行業議程,才能保證培育任務的可持續發展。這需要從制度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機構建設等方面入手,建立起適應行業產業化要求的教育培訓體系,并不斷進行完善、提升。未來,要進一步提高從業者科學發展觀的認知水平、對知識的尊重程度和能力與薪酬的聯系程度,在建設學習型行業的進程中培育好從業者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