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來,趙智強在北京推廣合作建房并不是很順利,他不僅要面對北京土地少的現實,還要與其他財力雄厚的房地產開發商競爭。號稱北京合作建房第一人的于林罡早在2003年就提出在北京進行合作建房的設想,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并沒有成功拿到地。
不過,趙智強對合作建房在北京的發展仍然很有信心。他認為,北京的剛性需求大,而且溫州的成功經驗對于合作建房事業在北京的推動也有很大的幫助。他想要把合作建房當做事業去做,向全國推廣。在北京做成后,利用在北京的經驗和影響力再做到地方去做,地方政府也不會那么抵觸了。然而,在北京蓋房,限購政策也是繞不開的。對此,趙智強認為,有的進京務工未滿5年,暫時還不具備購房條件的人也可以參與合作建房,因為房子蓋好大約需要三四年,到時候即使限購政策沒有取消,參與者大多也具備了購房條件。
志拓全國
據了解,國內目前已經卷起了合作建房的浪潮。不久前,上海合作建房者錢生輝組建的上海合筑房地產有限公司,剛成功拍得上海臨港新城一地塊。江蘇邳州市200多名網友也“湊份子”合作建房,而且此項目趙智強的團隊也有參與。
從溫州模式到北京、杭州、長沙這樣的一線城市、省會城市再到偏安一隅的蘇北小城——邳州市,趙智強表示,合作建房讓他看到了新一屆中央領導對促進城鎮化發展的決心和力度,看到了城鄉建設發展的巨大潛力,縣級市里的房地產市場競爭相對寬松,也能減少個人合作建房潛在的各種壓力。
趙智強認為,個人合作建房模式,在中國還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完成北京的項目之后,只要有條件,我還會做個人合作建房,把這種模式進一步推廣。高房價已經超出太多人的承受極限,個人合作建房既然能夠部分解決這一矛盾,就有它存在的理由。”他說。
他同時指出,中國的合作建房還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在國外合作建房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德國,房價上升得很緩慢,主要是住宅合作社已成為德國住宅建房的主要組織形式,其建造的住宅占全國新建住宅總數的1/3左右,德國政府對合作建房給予了多方面的政策幫助,包括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借款保證、合理價格的土地及減少稅收等。
“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合作建房將會更加的成熟和完善,普及后除了能滿足中低收入者的剛性需求,還會起到抑制房價上漲的作用。”趙智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