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賣資產度日 項目推進緩慢
懷抱著“奧林匹克花園”這個注冊商標使用許可,中體產業希望借體育的名義將體育植入于房地產品牌。不過可惜,中體產業似乎同樣沾染了中國足球的“惡習”:聲勢浩大,收效甚微。
從2010年開始,中體產業就靠變賣地產項目“度日”。
就在揚州項目公告前的半個月,中體產業控股子公司天津奧林匹克花園置業投資有限公司擬通過公開掛牌處置天津奧林匹克花園運動城資產,掛牌價6300萬元,預計會為公司帶來約1500萬元的收益。
這已經是中體產業在去年第二次清理資產,在2012年4月,中體產業還轉讓了惠州奧林匹克花園置業投資有限公司35%的股權,預計會為其帶來約1691萬元人民幣的收益。
這種“非損”項目的收益,一直都在中體產業的利潤中占著相當的比重。
尤其是2010年,中體通過控股子公司將持有的上海康都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以7.37億元轉讓給江西省撫州市宏基置業有限公司,由此確認投資收益2.02億元,占公司營業利潤的103.64%。也就是說,如果扣除這部分投資收益,中體產業上半年的營業利潤實際上是負數。
“高層變動”與“執行力差”始終是國企的痼疾,中體產業未能幸免。
追溯謝亞龍在任時,曾全力推進總投資超50億元的“三亞奧林匹克灣項目”。此項目由中體地產與萬通地產聯手,得到了國際奧委會、中國奧委會、國家體育總局、海南省政府、三亞市政府等相關部門的支持。投資各方的股權比例為中體產業46%、萬通地產44%、國際奧委會5%、中國奧委會5%。
該項目自簽約后,但因為未拿到土地,一直處于“擱置”的狀態。待謝亞龍出事之后,這個項目也就不了了之。
劉軍上任后,希望能夠重新整頓房地產業務,不過,頑疾難除。
與此次揚州項目最為類似的是中體產業在2010年底與城泛華集團的戰略合作,在此番合作中,中體產業將與城泛華集團開發河北涿州等地區的土地。涿州市政府對于該區域的開發定位是將其打造成“集商業、居住、文化、休閑、旅游、藝術于一體的現代化綠色低碳型新城市功能區”。
如今,兩年的時間過去了,當21世紀網詢問涿州項目的進展狀況時,中體產業工作人員表示:“尚無進一步發展情況。”
根據21世紀網查閱中體產業年報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涿州中體投資有限公司的凈資產為4990.93萬元凈利潤為-12.74萬元。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涿州項目的主導者、中體產業副總裁陳順在2012年11月7日辭職。高層的動蕩再次為此項目籠罩了一層陰霾。
在中體產業接二連三“看得見開頭、看不見結尾”的投資狀況下,不免讓人擔心,此次揚州的項目是否又是僅僅畫了一張大餅而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