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為何非要用A級材料?
65號文的下發,在行業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材料”的規定,也給行業帶來巨大挑戰。
有機保溫材料是不是肇事元兇?
有機保溫板被禁用無疑是給建筑節能潑了一盆冷水。
“以聚苯乙烯、聚氨酯為主要材料的有機保溫板可以繼續使用下去!”著名建筑節能和建材專家、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顧同曾在接受采訪時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認為,如果叫停這些材料的生產,中國的建筑節能改造工作將會裹足不前。
顧同曾表示,以上海“11·15”特大火災事故為例,引起這起火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施工管理不規范,無證電焊工違章操作。建筑工地上存在著種種火險隱患,大量可燃木材、裝飾材料、電焊用氧氣、生活用液化氣、油漆等都可能引發火災,使用保溫材料不是唯一原因。
有機保溫板生產能不能叫停?
“聚苯乙烯、聚氨酯作為節能環保的保溫材料,可有效降低建筑物在生命全周期內的使用能耗,減少能耗費用支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保溫性能要遠遠優于巖棉、玻璃棉、泡沫玻璃等無機保溫材料。”顧同曾說。
著名建材專家、原國家建材局科技司司長陶有生說:“我國可以用于外墻外保溫的材料種類是非常有限的。聚苯乙烯、模塑聚苯板、擠塑聚苯板、聚氨酯等是保溫材料的主流,目前還沒找到完全可以替代它們的材料。”他同時指出,國內外對外保溫材料的使用情況和我國并無太多的差異。根據德國外墻外保溫協會的統計數字,模塑聚苯板在國外工程中的使用比例也是非常大的。
更重要的是,無機保溫材料的生產耗能較大,與實現生產方式轉變、低碳減排的大形勢相沖突。陶有生介紹,生產聚苯板需要100多攝氏度的溫度,但是要把巖石融化后生產巖棉至少需要1000攝氏度的高溫,并且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量也非常大。
棄用有機材料相當于在高速公路上駕馬車
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建波認為,65號文限定只能使用A級保溫材料,實際上是以技術問題解決管理問題。他比喻道:“如果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交通事故,人們不從駕駛者或者機動車上找原因,而是把責任歸咎給高速公路,其結論會是高速公路的設計速度應與普通公路甚至鄉間土路看齊,以避免高速碰撞事故的發生。如果這樣,我們建設高速公路還有什么意義?”
“如果人人都遵守46號文,那么發生火災的可能性是很低的。”李建波說。他再三重申,管理的疏忽才是目前火災頻發的原因。
李建波認為,通過提高用料的等級來控制火災會造成資源浪費。就像汽車低速行駛的確能夠減少事故的發生,但修建高速公路的初衷是為了創造暢快的交通環境。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尋找保溫與節能的平衡點在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加氣混凝土、巖棉、礦棉這些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雖達到A級,但是它們的保溫性能、環保性能、抗拉性能、抗壓性能、凍融性能、耐候性能、吸水率、工業化生產難度、施工難度、建筑物匹配度等指標都不能與有機材料相媲美。”李建波說。
性價比和產能也是制約A級材料推廣的因素。李建波介紹,某進口品牌的鋁膜保溫板每平方米價格高達2000元,而聚苯板每平方米的價格才120元。
21個月:短暫的大一統時期
65號文只存在了大約21個月的時間。在A級材料一統天下的時期,保溫材料的國度依舊不太平。B級材料雖然被壓制下去了,但偷換概念的A級材料卻大行其道。
“從65號文公布之后,大量冒出來的‘新型’A級材料實際上只是些符合舊標準的產品而已。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怎么可能研發出那么多種符合65號文的新產品?”李建波提出質疑。
據介紹,我國現行的保溫材料燃燒性能的分級標準有兩套,即GB8624-1997和GB8624-2006。1997年發布的GB8624-1997是在對德國DIN4102-1的分級方法修訂的基礎上制定的,分為A級(均質材料)、A級(復合夾芯材料)、B1級、B2級、B3級。而2006年發布的GB8624-2006是參照歐盟分級體系EN13501-1:2002設置的,分為A級(分為A1級、A2級)、B級、C級、D級、E級、F級。
“雖然后者已經取代了前者,但是在我國市場上兩套標準還是在并行使用,并且人們還是更習慣以1997年的分級標準來討論某種材料的燃燒性能。”李建波說。
“65號文規定的A級材料應該符合GB8624-2006中的A級標準,但是一些產品因為含有機物等低防火等級(如B級)的材料而達不到65號文的要求。”李建波介紹。
另外一個問題同樣困擾著建筑保溫材料行業。有行業人士表示,65號文要求民用建筑采用A級保溫材料,但是實際上,巖棉、玻璃棉等無機保溫材料產能不足,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工程成本,同時大量無機材料上墻,也給建筑質量和安全埋下了隱患,可謂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后65號文時代:有機保溫材料行業重獲發展空間
65號文不再執行,讓聚氨酯等有機保溫材料企業為之振奮。
有機保溫材料市場形勢好轉
在政策利好的帶動下,相關企業對有機保溫材料市場的信心也在逐漸恢復。萬華節能市場部經理的黃莉見證了65號文的發布與取消對萬華節能乃至行業的影響。
黃莉在采訪中表示,在65號文發布之后,有機保溫材料受到市場準入的限制,在很多地方未能承接前幾年市場推廣的成果。另外,標準的不明確也使得聚氨酯行業從業者陷入迷茫。
“如今,65號文的取消給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我們公司將堅持技術和質量是產品的根本這一理念,不斷加大研發投入,規范現場管理,開發出一系列引領行業和市場的新產品。”黃莉充滿信心地說。
據分析師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年均外墻保溫面積約10億平方米(以外墻面積占建筑面積62%比例測算),可分別拉動2012年至2015年聚氨酯硬泡需求21.42萬噸、26.86萬噸、31.46萬噸和37.66萬噸。若保溫材料按照100元每平方米計算,“十二五”期間我國外墻保溫市場將達到1000億元。
取消后行業仍存隱憂
李建波對65號文的取消則是喜憂參半。他說:“喜的是有機保溫材料總算是回歸了合法的‘身份’,憂的是又把眾多有機材料混為一談了。”
他指出,聚氨酯仍然沒有得到公正待遇。通過模型火實驗來看,在結構防火上,B2級聚氨酯比B1級模塑聚苯板好太多了。
李建波說:“聚氨酯雖然是B2級,但屬熱固性材料,燃燒時沒有熔融滴落,也沒有相變,而模塑聚苯板在90攝氏度時就開始軟化,在100多攝氏度時變成氣體,所以在實際火災中,用模塑聚苯板做外保溫的建筑物一旦外表皮被燒破,就會發生氣體轟燃的情況。”
李建波指出,46號文明確要求B2級材料應設置防火隔離帶,這意味著聚氨酯保溫材料在實際應用中的價格將比B1級的模塑聚苯板高出20%左右。雖然一些專業人士懂得聚氨酯的優點和長處,但出資采購的廣大開發商往往從價格角度選材。
結構防火才是出路
“建筑是個復合體,用某一材料的耐火等級推算建筑的耐火極限是不科學的。拿外墻來說,即使使用同一等級的保溫材料,因為外飾面不同,耐火極限也相差很大。對大部分墻體而言,一味提高保溫材料的耐火等級是沒有必要的,反而會造成巨大的浪費。”顧同曾說。
李建波也支持采用多種方式解決保溫材料防火問題。他認為,防火分倉、外保溫墻做成塊狀等方式在發生外墻火災時,可以延緩火勢蔓延。
在以國際通行的英國模型火BS 8414-1標準試驗了44次之后,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防火所高級工程師季廣其發現,保溫材料的結構防火效果要遠遠好于材料本身。他認為,采取科學適度的防護構造措施、改造外墻外保溫的構造、凸顯系統的整體問題防火性,是解決我國外墻外保溫安全的有效途徑。
不難看出,盡管在65號文取消后,有機建筑保溫材料行業“浴火重生”,但是不可回避,行業內仍然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未來,建筑保溫材料行業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