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如日中天的日本家電巨頭個個淪落到靠變賣資產維系生存的地步。這些企業退出一些家電分支產業及日系危機對中國家電企業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產業機會,然而要想搶占日企的市場份額,中國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閱讀:日本債務創新高 成全球“負債”第一國
變賣家當盤活現金流
在數次剝離核心業務并未獲得迅速見效后,日資企業開始打起了不動產的主意,并將其視為迅速“來錢”的方式。日前松下公司首席財務官河井英明表示,2013年3月底松下計劃出售部分房地產以及投資業務,通過這樣的交易可以籌集13.4億美元的資金,用以償還外債并加強研發投入。松下出售的不動產包括位于日本東京的總部大廈,尋找到接手方后,松下的將近2000名員工不會尋找新的辦公地點,而是從接手方手中繼續租用這棟大樓。從房東到租客,身份的變化凸顯了松下財務狀況捉襟見肘。對于變賣大樓的原因,松下方面不愿過多解釋,只表示由于數碼消費產品市場情況惡化以及新興國家經濟減速,導致銷售金額有所減少。為進一步改善財務體制,第二季度以及年末還暫時停止分紅。
這樣盤活資金的方式也被索尼和夏普采用,為了獲得日本銀團的貸款,夏普將包括日本東京大樓,以及其擁有的大尺寸面板工廠和中小尺寸面板工廠的股權幾乎所有的固定資產都進行了質押。而索尼也有可能出售37層高的紐約總部,據了解,總部大樓可以為索尼換來10億美元的資金。
變賣家產聽起來確實慘了些,不過在被信用機構拉入垃圾股后,日資家電企業也只有此招可以用得上。日前,全球主要信用評級機構把松下的評級下調兩級至BB,把索尼的評級下調3級至BB-。
信用評級考慮到,出售資產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惠譽分析師阿爾文·利姆就認為,從他們的信用評級考慮,出售資產是好事。因為這樣可以降低固定成本,減少資本支出需求。最終,這會改進運營利潤率,更重要的是改進現金流狀況。因為昔日的日本電子巨頭松下、索尼和夏普的目前總市值之和僅有240億美元,但其固定資產總和則達到420億美元。
期望值很高的戰略調整
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愿意變賣家當,這些陷入困境的日本消費電子產品也一樣,曾經他們并不愿意出售不動產,而是大規模的進行資產重組。他們都普遍認為這樣的資產重組好處有二,其一是能在不傷筋動骨的前提下,快速獲利;其二是能剝離非核心業務,聚焦盈利板塊。他們將這樣的改革方案稱為“復興”方案,對未來的愿景表示很樂觀,今年以來,日系三大電子企業索尼、松下、夏普都在不斷進行改革。
今年3月,索尼公布變革方案,已經虧損多年的電視業務地位被明顯下調。在完成對索尼愛立信股份的收購后,數字影像、游戲和移動三大領域的預計銷售額在電子部門中的比重也將由2011財年的60%提高到2014財年的70%,將貢獻整個部門85%的利潤。
松下的調整更是從2010年就已經開始,2010年松下曾提出“綠色計劃”的口號,當時松下將新能源產業作為發展目標。夏普的舉動是最大的,夏普將9.871%的股份出售給中國臺灣的鴻海,換取約8.09億美元的融資,不過此項交易目前還沒有最新進展。
重組遭遇障礙
盡管重組不斷進行,然而復興卻遙遙無期。索尼的股價本月5日創下789日元的32年新低,今年以來已經累計下跌32%。 松下上財年凈虧損7720億日元,該公司股價已經下跌23%,預計將在2013年3月31日的財年內虧損7650億日元。夏普上財年凈虧損3760億日元,該公司11月1日表示,今年的虧損可能擴大至4500億日元。。
瑞士信貸集團負責亞太地區科技業投資銀行業務的梅茨格爾認為,日本公司希望在交易中剝離資本密集型的制造業務,而潛在買家通常只想要某些技術和知識產權。
此外,近年來,日本擁有的前沿技術越來越少,對收購方的吸引力越來越弱。比如,最前沿的面板技術分為兩條線,一條線是4K超高清顯示技術,主要技術掌握在韓國LG Display和中國臺灣企業手中;而另一種主流的OLED自發光顯示技術的推動者則為韓國三星。本周有消息稱,三星開始在110英寸超高清液晶電視中采用國內企業京東方的超高清面板。日系企業在前沿技術領域無任何亮點,所有希望通過重組獲得現金周轉的初衷不易實現。
家電分析師劉步塵認為,快速獲利,聚焦核心業務,這兩個愿望必須分兩步走,沒有獨有的技術、沒有賣點,通過出售核心技術獲利的道路就被堵死。而現金流不充裕,就無法聚焦核心業務,這也是為什么夏普寄希望的空氣凈化器板塊、松下著眼的能源業務,以及索尼熱衷的數字影像產業想在短期里獲得市場認可,并迅速將盈利雪球滾大的可能性很小。
日資產業地位崩塌
日資企業是全球家電產業中重要的一級,日前根據日媒報道,松下擬于2012年末停止研發作為平板電視顯示器的等離子面板。今后公司將專注于研發OLED面板等市場前景看好的產品。不過短期內等離子面板的生產還將繼續,同時電視機及商用顯示器等產品也將照常生產。
日資退出一些產業可能引起整個行業的格局變化。以等離子產業為例,等離子面板技術松下一家獨大,在全球范圍內,除了中國長虹以外,沒有其他企業涉足。今年9月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蘇子歡表示,不會放棄等離子產業,等離子面板在目前的產品中還有廣泛應用。不過在帕勒咨詢首席分析師羅清啟看來,一家企業的力量不足以帶動等離子產業的發展。松下退出后,等離子技術的研發和儲備,產業上下游資源的協同力量都會減少。松下放棄等離子可能意味著等離子產業也將壽終正寢。
除此以外,日資在白電領域產生的影響也很大。近年來,頻頻傳出日本企業退出中國白電市場,目前在中國市場上日立、東芝等企業的白電產品已經寥寥無機。羅清啟認為,全球高通脹將長期持續,沒有全球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日本高成本區內的傳統白電品牌已經難以控制成本,因此會有更多的日本企業出售自己的白電業務。商報記者 孫聰穎/文 金朝力/攝
記者手記
松下苦難夜未央
松下預料到了困難,也一直在做產業調整,但并未想到有一天竟然會通過出售固定資產緩解資金壓力。以至于公關部門在接到為何出售總部大樓這樣的采訪提綱后,就表示太敏感。
這家公司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已經成為電子行業的領先者。悠久的歷史培養了極為自信的員工和孤傲的企業文化。這樣的文化在全球化的競爭中對松下鮮有幫助。
松下在等離子產業上的失利就是一個鮮明例子。在等離子、液晶產業的抉擇面前,松下希望借等離子優勢甩掉跟隨者。松下選擇了一個人戰斗,因為在松下眼里同行只是模仿者甚至竊密者。這些同行已經習慣看松下的臉色,松下也認為其不會另起爐灶。
然而松下失策了。保守和孤傲主義,日資電子大佬的通病在松下的關鍵時刻表現出了強大的破壞力。在等離子的美夢中醉生夢死,對于液晶松下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這個空隙卻給了三星、LGD等當時規模還很小的公司異軍突起的機會。液晶占領了市場,松下也在股東大會上表示過悔意。
松下只是一個代表,索尼、夏普、東芝這些日資企業個個如此,獨行俠的保守、傲慢讓其在每一個關鍵的市場節點錯失機會。日資企業可能要做的不是簡單的戰略調整,而是真正的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