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對光伏骨干企業必須支持”
馬凱來江蘇之際,正值光伏產業的危急存亡之秋。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原本欣欣向榮的中國光伏產業形勢急轉直下:美國和歐盟對中國光伏企業提起“雙反”,國內市場供大于求,江西賽維、無錫尚德等行業龍頭企業虧損累累,背負巨債,瀕臨破產。
江蘇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中心,集中了國內60%的光伏產能,三分之二的光伏企業信貸,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的75家涉案企業中,有72家在江蘇,江蘇因而成為光伏危機的首當其沖之地。但今年1-4月,江蘇的光伏電池出口同比下降39.2%,光伏產品自去年以來價格跌幅接近五成。
危機迄今尚未見底,在馬凱調研的過程中,光伏業界人士紛紛陳情,反映目前面臨的困難。
保利協鑫主席朱共山在12月7日的座談會上訴說,銀行目前對光伏產業采取信貸壓縮政策,抽貸轉貸時利率疊加上升,使光伏企業貸款難度,融資成本大增。眼下年關將近,大批銀行貸款將在年底到期,融資問題迫在眉睫。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也反映,英利今年的出貨量為2GW,明年的訂單也已排滿,但企業已經沒有資金組織生產。
施正榮則呼吁銀行在危難時刻要幫扶光伏企業,不能對所有企業一刀切地全部停貸。他并建議政府出臺相關金融政策。
“對這些呼聲,馬凱在座談總結時明確表示,銀行對于光伏行業的骨干企業、龍頭企業、優秀企業,必須要支持,例如尚德,有技術、有規模、有品牌,供應鏈上有400家公司,影響面大。”
馬凱還表示,本次會議就是為了落實國務院領導對于光伏產業的多次批示精神,根據會議意見,最后要出一個指導意見,為了便于實際操作,還需要出臺幾個配套文件。
“春天還會遠嗎?”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據一位與會者回憶,在12月7日的座談會上,馬凱引用英國詩人雪萊的這一名句給大家鼓勁。他說:光伏是朝陽產業,新型產業,也是中國的優勢產業,歐美對中國雙反就因為中國是強大對手;光伏產業當前遇到的困難和危機都是暫時的。
馬凱強調,一定要堅定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決心和信心。中央發展光伏的戰略決策沒有變,必須貫徹落實,不能動搖。
馬凱的話讓光伏業界人士看到了希望。“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國家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一位參加與馬凱座談的光伏企業負責人毫不諱言他對光伏產業政策落實現狀的不滿。
比如, 2009年,國家出臺發展光伏終端市場的相關政策,但幾年下來,終端市場的情況一直不容樂觀。西部大型光伏電站的發電量長期不能完全并入電網,可再生能源補貼電價無法按時發放,以地方國企和央企為主的電站開發商和承包商沒有收益,就反過來拖欠以民營企業為主的組件供應商的貨款,使得光伏制造企業普遍存在巨額應收賬款難以回籠的問題。
“一邊是銀行在收貸,一邊是好不容易生產出來的東西拿不回錢,企業怎么能不陷入困境?”上述企業人士反問。
這位負責人認為,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制造業是投資最大、就業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的環節,也是國家真正需要拯救的環節,國家目前給予光伏發電的1元上網電價是有盈利空間的,但沒有被組件商所分享。他擔心即使國內市場做起來了,屆時大部分紅利可能流入電站運營商和開發商囊中,制造業仍然無利可圖。
一些公開數據顯示這一擔心并非沒有根據:今年下半年,光伏組件銷售價格已跌至行業平均成本價格以下。如8月開標的中電投150MW光伏電站項目,14家申請招標企業的組件平均報價為4.5元/瓦。同期開標的三峽20MW光伏電站項目,20家申請招標企業的組件平均報價4.43元/瓦。由于國內項目招標均采取最低價中標的方式,故這兩個項目最終中標價格分別為4.42和4.1元。
光伏業界人士認為,目前光伏行業組件產品的平均現金成本為4.2元/瓦左右,還不算上運營成本、財務成本等。故實際的組件成本價格均高于招標價。“不解決價格倒掛的問題,國內市場的啟動只能使企業出貨越多虧得越多。”
而國內光伏組件產能嚴重過剩,企業間惡性競爭相互壓價,被多位光伏業內人士認為是造成價格倒掛的主因,這已導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業績急劇下滑。
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尚德、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四家龍頭企業今年第三季度的出貨量同比分別下降21%、5%、3%和8%,而營業收入卻同比分別下降52%、47.46%、38%和35%,降幅大大高于出貨量。
這也導致今年三季度,尚德、英利、天合光能和阿特斯的毛利率分別只有5%,-22.7%,0.8%和2.2%。
“價格戰再這樣打下去,所有的企業都要死。” 一位參加馬凱座談會的光伏企業老總呼吁,光伏行業應積極展開兼并重組,產能達到供需平衡,避免惡性競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