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進化的過程,就是一個城市化的過程。城市化是我國發展的必然,是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劉易斯·芒福德指出城市乃是人類之愛的一個器官,因而最優化的城市經濟模式應當關心人、陶冶人。只有“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城在林中、路在綠中、屋在園中、人在景中,這才是理性的選擇。然而,伴隨城市化高峰的到來,建筑能耗的比重越來越大,并成為溫室氣體的重要排放源之一。
相關閱讀:浙江寧波將建造會“呼吸”的綠色建筑 建設“美麗中國” 綠色建筑裝飾迎來發展黃金期
面對“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占世界總排放量的80%”的事實,中國只能走中國特色的低碳城市的道路。走低碳城市的道路有兩條,第一是發展低碳城市,第二是發展綠色建筑。在工業、交通和建筑三大最主要的能耗領域中,建筑能耗就占社會能耗的三分之一,顯然,綠色建筑則是推行城市低碳化的重要途徑。
建筑節能 刻不容緩
中國的高樓大廈時時在我們身邊拔地而起。建筑節能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然而,仍有一些新建筑未采用節能技術,而且一些既有建筑也未進行節能改造。比原有建筑耗能還高的設計和材料,例如不通風的房型、導熱系數極大的落地窗、外飄窗等卻經常成為流行。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攀升,建筑能耗總量大增,建筑能耗在社會總能耗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未達到理想效果。
建筑物所涉及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僅包括建筑施工和使用過程,還包括建筑材料的生產過程。發達國家由于城市化水平較高,建筑業發達,建筑能耗長期居高不下。雖然,目前中國建筑能耗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建筑能耗的大幅增長將不可避免。中國人口眾多,如果按照過去的發展模式或者走發達國家的老路,那么即使把全球目前能耗總量的1/4拿來滿足中國建筑的能源要求,也是不夠的。
綠色建筑除隱藏著許多節約能源、節約資金、創造工作機會的經濟效益之外,綠色建筑還帶給我們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因此,中國必須走出一條充分考慮城市化過程中人均能耗上升,兼顧我國能源條件的集約道路,在城鄉一體化、農民工市民化的長期發展主線下考慮中國的城市建設戰略,實現綠色建筑的行業低碳發展,是構筑未來低碳生活的必要途徑。因此,推廣綠色建筑,降低建筑能耗,實現可持續發展,刻不容緩。
綠色建筑 智慧營造
綠色建筑以其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應正逐漸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方向。然而,這并不等于說綠色建筑就沒有問題,通行無阻了。建筑評論家Cathleen McGuigan用“綠色豪宅”一詞點出目前綠色建筑面臨的三大問題,即占地大、造價高、設計局限。
單純追求炫目奪人的外觀設計和高科技的應用,將無法滿足中國建筑節能化的普遍需要。真正的建筑節能并不只是簡單地安裝一些所謂的節能設備,而必須追求真正把實際能源消耗量減下來。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江億教授曾說過,推廣節能我國城市建筑不可能依靠大量的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來解決建筑用能,而是要靠合理的建筑設計、用能系統設計、正確的運行管理方法和使用者的節能理念與節能的生活方式來實現真正的節能。建筑能耗降低,建筑物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會減少。
古時候中國人在建筑上有很多智慧:古代中國人用聚集太陽能的方法生火造熱,做飯的時候將爐灶的余熱通向火炕,基本可解決冬季采暖的問題。其次是把建筑物做好,一年中只需開關門窗,就可以解決人的熱舒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