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居無竹”,本是文人高士曠達的抒懷,然而在現代社會,“居有竹”卻被賦予更新的涵義——竹結構在建筑中表現出來的良好抗震性、隔熱性和高得房率,讓瀟湘大地上的青翠綠竹成為循環經濟中新的亮點。
為提升湖南省相關人才的專業水平,加快湖南兩型社會發展,提升湖南省現代城市建設水平,11月20日上午,湖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省外國專家局主辦了“現代城市建設與循環經濟發展國際學術講座”。
舉辦方邀請了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南加州大學土木系試驗室主任和工程與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肖巖,意大利羅馬Sapienza大學建筑工程和土木學系建筑工程教授、循環經濟大師喬治·蒙蒂兩位專家演講。
對土木建筑可持續發展頗為關注的肖巖,在演講中對“現代竹結構”研究進行了詳細闡述。他介紹,竹結構的韌性好,地震時對地震力的吸收相對較少,抗震性較強;且由于竹材熱傳導速度較慢,加之竹結構住宅采用空腔內填充有保溫隔熱和防火材料,其保溫隔熱性優良,可大大降低住宅使用能耗;此外,由于竹結構建筑中所有管線均布置在墻體或樓板內,布置便利且房間有效使用空間較大,竹結構房屋的得房率要比磚混結構房屋高出8%~10%。
肖巖認為,隨著竹結構住宅的工業化生產,竹結構住宅的造價還將進一步降低。因此,將湖南省豐富的竹材作為主要的結構材料用于建筑領域,不僅可以提高竹材的利用率和產品的附加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還能提升湖南省竹產業的整體水平,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竹農收入。
喬治·蒙蒂作了題為“羅馬斗獸場的結構健康監測”的演講。期間,他以“對意大利古羅馬斗獸場結構的動力性能評估”為例子,向大家展示了意大利先進的遺產類建筑監測技術,以及現代循環經濟發展技術。
來自湖南省市建設規劃系統、省煤田地質局、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南華大學、省建設干部學校、湖南建工集團第四工程公司等相關單位共80余人聽取了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