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發展綠色建筑,不僅是轉變建筑業發展方式和城鄉建設模式的重大問題,還關系到群眾的直接利益和國家的長遠利益。目前,我國正處于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發展綠色建筑面臨著極好的機遇。在10月13日舉辦的第二屆中華建筑高峰論壇上,來自建筑、建材、裝飾、房地產行業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就綠色建筑的發展、綠色生態城區的建設、新型綠色低碳建筑體系的構建、綠色建材的運用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本期摘錄了其中的精彩言論和觀點,以饗讀者。
相關閱讀
綠色建筑助力海南綠色崛起
今年,海南明確提出要走以人為本、環境友好、集約高效、開放包容、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崛起之路,要建成一個以旅游休閑低碳產業為主體,以低碳能源為載體,引領國際低碳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模式,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美、文明健康的全國低碳發展示范區。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陳孝京在論壇上介紹了海南建設綠色生態低碳國際旅游島的思路和實踐,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以綠色生態低碳為主導
全力推進十大重點基礎工程建設
海南今年提出,要以綠色生態低碳為主導,全力推進十大重點基礎工程建設。這十大重點基礎工程包括:快捷高效的立體交通網工程、垃圾污水設施處理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工程、海南島四季花園工程、水網工程、雙回路電網工程、智能島工程、免稅購物中心工程和十大主題公園工程。
其中,要大力推進海南島四季花園工程建設,一是推進高速公路、鐵路兩側萬里景觀長廊建設;二是在沿環海南島海岸帶建設具有椰風海韻熱帶風光特色的景觀防護林帶;三是以建設100座城市公園為抓手,建設花園城市、花園小鎮、花園村莊、花園景區、花園居住小區、花園機關、花園學校,確保到2015年海南島四季花園工程建設初見成效。
以綠色建筑為抓手
建設綠色生態低碳國際旅游島
陳孝京在論壇上表示:“海南以建設生態省為目標,將建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這就必須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綠色交通、綠色建筑,建設綠色生態城市、綠色生態小鎮和綠色生態村莊,其中發展綠色建筑是重要支撐。”截至目前,海南已制訂了《海南省“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海南省太陽能建筑應用專項規劃》《海南省綠色建筑專項規劃》,明確規定了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和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應用工作的目標和實施辦法,嚴抓落實。
一是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目前,海南城鎮新建建筑在設計階段已全面執行節能50%的強制性標準,施工階段的執行比例為95%左右。二是大力推進全省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規模化應用。截至目前,海南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應用面積已有近2000萬平方米。三是認真推進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截至去年底,海南共完成4241棟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統計,完成256棟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審計,完成256棟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公示。四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積極實施各類示范項目。五是逐步完善建筑節能標準體系,《海南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今年9月已頒布實施。六是綠色建筑示范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陳孝京說,下一步,海南將加大綠色建筑立法力度,以建筑節能為抓手,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正在抓緊起草《海南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綠色建筑的意見》,積極探索促進海南綠色建筑發展的金融支持辦法和財政激勵政策。同時,大力推進《海南省綠色建筑建設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并申報了2013年的立法計劃。海南將充分利用國家和海南支持綠色建筑發展、推進綠色城鎮建設的政策,規?;l展綠色建筑、綠色產業、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推進綠色生態低碳城市、鄉鎮、村莊的建設,建成綠色生態低碳國際旅游島,實現綠色崛起。
以環境保護為核心
建設綠色生態低碳三沙
三沙位于中國南海,是中國緯度最低、地理位置最南的城市,也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小、總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政府正式成立。三沙的自然資源和生態條件得天獨厚,風光獨特秀麗,發展海洋旅游業前景廣闊。但目前三沙陸地上的電力、淡水等資源非常緊缺,基礎設施匱乏,海域生態環境已經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三沙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
三沙市政府正式成立
陳孝京指出,一是要加強環?;A設施建設。加強生活垃圾收集、存放、轉運設施建設,對垃圾進行離島處理;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確保生活污水排放達標。二是加快南海海洋、海島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步伐。三是積極開展綠色低碳城(鎮)區建設工作。
他說:“呵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海南綠色崛起最基本的依托。海南生態國際旅游島建設目標是將海南打造成空氣清新、四季花開的綠色家園,建設成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