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8月26日,旨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持建筑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中華建筑文化復興和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探討了編寫《當代中國民族建筑》《中國地方傳統建筑營造全書》等專業圖書,開展古建營造師培訓、考核和認證工作,建設傳統建筑文化園和傳統建筑高端人才培訓基地,古建保護工作面臨的新挑戰,籌備成立中華建筑文化復興促進會等問題。與會專家、學者還呼吁,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文物古建的保護力度,業界人士應積極探討古建保護、傳承問題,以推動行業發展,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國家競爭力。
國務院稽查特派員、中國國情調查研究中心主任、全國促進傳統文化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主任劉吉指出
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應保留傳統建筑
近年來,我國開始推行文化強國戰略,這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在國家競爭中,文化競爭是不能忽視的一方面,文化的沒落和衰亡最終會導致一個民族的沒落和衰亡。所以,大家應該以拯救的態度探討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復興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建筑從業者和建筑文化研究者都認為迎來了一次較大的發展機會,將有較大作為。根據最新公布的資料,中國城市人口數量已占全國總人口數量的51%,而且,今后若干年內,將以每年1%的速度持續增長,未來20年~30年,中國城市人口數量可占全國總人口數量的70%左右。但是,在中國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剛建成不久的建筑被拆除了,各地爭相建設標志性建筑。如果中國的城市都這樣,如果不良風氣不能被糾正,那么,傳統的東西有一天可能會全部消失,所以,我們開會的主要目的是復興和弘揚中國傳統建筑文化。
中國城市建設到底朝什么方向走?我們走了這么多年,現在應該總結經驗和教訓,拿出正確的思路來。近幾年,中央提出了大中小整合、城鄉一體化等概念,這都是城市建設的思路,但這都是宏觀思路,沒有具體思路。2008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諧型城市,這是具有指導意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