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產品是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照明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據2006年國際能源署出版的一份研究報告,全球所有OECD國家及歐美發達國家每年有19%的電力和3%的燃油用于照明消費,我國照明用電約占總全社會用電量的12%左右。照明節電工作作為成本有效、效益明顯、技術可行、易于操作的節能減排措施,成為各國應對能源供應緊張、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改變一個燈泡,同時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就可以改變整個世界。”
我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照明節電工作。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綠色照明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措施之一,一直是節能工作的重點。我國于1996年啟動實施綠色照明工程,2004年《節能中長期規劃》、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年《“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均將其列入十大節能重點工程。綠色照明工程開展以來,中國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推廣高效照明產品和技術、淘汰低效照明產品的政策、措施,如能效標準標識、節能認證、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財政補貼、政府采購、高效照明產品市場監督檢查等。這些政策措施極大促進了企業開發和生產高效照明產品的積極性, 大大提高了高效照明產品的產量,促進了照明產品的市場轉換。綠色照明工程實施以來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據測算,1996-2005年中國實施綠色照明工程累計節電59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碳計)排放17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3萬噸。“十一五”期間通過實施高效照明產品財政補貼政策,共推廣3.6億只低汞含量節能燈,實現年節電125億千瓦時,節能燈市場價格比推廣前下降了40%。
近年來,能源與環境問題越來越為國際社會所矚目。為履行《京都議定書》承諾的減排目標,澳大利亞和歐盟率先提出了淘汰白熾燈的倡議,希望通過照明系統節電,帶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實際行動。自2007年澳大利亞率先以立法的形式宣布全面淘汰白熾燈開始,世界上已有十幾個國家宣布了淘汰白熾燈計劃,逐步淘汰白熾燈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至此,新一輪綠色照明行動掀起高潮,加速淘汰低效照明產品尤其是白熾燈成為重要主題。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積極響應國際上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行動,為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開展了“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加快推廣節能燈”項目,并于2010年啟動了《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的編制工作,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承擔具體技術工作。2011年9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公開征求全社會意見,隨后對路線圖內容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并提交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監局五部門聯合會簽,計劃于2011年11月初正式發布實施。
據初步了解,此次淘汰目標產品為普通照明白熾燈,不包括反射型白熾燈和特殊用途白熾燈,如專門用于科研醫療、火車船舶航空器、機動車輛、家用電器等的白熾燈。淘汰計劃分為五個步驟:
第一階段: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為過渡期,有關進口商、銷售商應當按照本公告要求,做好淘汰前準備工作。
第二階段: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
第三階段: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60 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
第四階段: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為評估期,對前期政策進行評估,調整后續政策。
第五階段: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5 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或視中期評估結果進行調整。
中國淘汰白熾燈的啟動時間與美國、日本、韓國基本相同,中期評估時間與歐盟基本相同。歐盟的評估期是在淘汰普通用途白熾燈后進行的,中國的評估期是在淘汰60瓦之后、15-45瓦之前進行的,這樣可使中國淘汰白熾燈更能適應實際情況變化,及時有效地對政策進行調整,從而構成了一個更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淘汰白熾燈路線圖。
淘汰白熾燈路線圖發布后,各級發展改革、商務、海關、工商、質檢等行政管理部門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等有關規定,加強對普通照明白熾燈進口和銷售的監督管理,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證政策實施效果。
通過本路線圖的實施,預計到2016年中國境內將減少使用白熾燈約10億只,涉及產值約9億元、就業崗位約1萬個;替代白熾燈的高效照明產品新增產值約90億元、就業崗位約2.5萬個。通過淘汰白熾燈,將大力促進高效照明產業發展,取得良好的節能減排效果,預計可新增照明行業產值80億元,形成年節電480億千瓦時的能力,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萬噸。
逐步淘汰白熾燈是我國政府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起航“十二五”邁進新時期之際采取的一項重要節能減排措施。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的發布,明確了我國照明產業發展和照明節電工作的重要方向,代表著我國綠色照明工作的重大進展。此后,白熾燈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中國照明產業將迎來更快更健康的發展,實現節能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整體能效水平提升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