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衣柜,作為家具領域衍生的細分行業,正在悄然崛起,隨著加入陣營的企業越來越多,寧靜被打破,呈現出慘烈的品牌搏殺之勢。據記者調查,索菲亞、艾依格、歐派、艾婭等衣柜企業將從智能化、原創設計、服務等方面入手,趁競爭尚未進入白熱化階段之前搶占頭幾把交椅。
品牌搏殺 衣柜業洗牌一觸即發(田藝/畫)
潛在商機誘企業涌入
7月8日,為期四天的第14屆廣州建博會在眾人的期盼中拉開帷幕,家具、櫥柜、地面輔材、衛浴、五金等,許多展會的常客們熟悉地看著眼前的這一切,快步走過一個個裝飾精美展區。然而,當他們步入整體衣柜展區時愣住了,腳步明顯開始放慢。“新企業多了不少呀,規模和前幾年相比也有很大提升!”
常客們的目光是敏銳的。這一屆建博會上,在32萬平方米的展區里,衣柜展區的面積擴大至4.5萬平方米,除了好萊客、索菲亞等老品牌外,還涌現出不少新面孔。參展企業多了,展區面積自然需要增加。“我們這是第二次參加建博會,第一次參展展位面積是100多平方米,這次展位面積有近300平方米。”艾依格衣柜總經理謝旭意這樣表示。
展會上,像艾依格衣柜這樣展位面積逐年遞增的企業有不少,原因總結起來有一個,就是公司規模和實力不斷增強,日子好過了。用謝旭意的話說,“只要有好日子,哪怕600平方米的展位我們也敢拿”。 他的這種想法與瑪格衣柜董事長唐斌有相同之處,據他透露,以前年增長率為50%是很正常的,今年受樓市大環境影響,增長率雖然不及往年,但也在30%或40%左右,相對其他行業來說還是幸福的。“這個行業也越來越熱鬧了。”
行業越來越熱鬧,與行業本身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潛在商機不無關系。有數據顯示,由于行業發展起步晚,在我國城市居民家庭中,整體衣柜的擁有率還不到19%,這意味著還有81%的家庭里需要購置衣柜。如此誘人的一塊蛋糕,足以吸引任何企業投身其中。
新老企業紛出“占位”奇招
與家具、地板、櫥柜等領域已處于競爭白熱化階段不同,長久以來,衣柜行業由于生產企業數量不多,市場尚處于人人都有飯吃的和諧狀態。不過,這種情況在近一兩年來有所改變,個中主因是行業不斷有新企業涌入其中,搶食者呈增多之勢,而老品牌為了捍衛自己的市場地位不動搖,不得不頻出奇招吸引消費者,從而使整個行業的博弈氛圍漸濃,原有的寧靜被徹底打破。
智能化是雙方博弈的一個有力武器。“和國內外的同行相比,上升空間還是在產品上,未來我們會朝著科技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歐派衣柜事業部營銷總經理劉澤勤說。艾婭衣柜營銷總經理陳志源則表示,明年3月將推出智能衣柜,也許你可以用iPhone手機掌控家里的柜門,挑選自己想要的衣服。
原創設計則是另一個秘密武器。“原創新品對終端銷售的促進作用太大了,我們強調不抄襲任何品牌,每年有兩個季度會推出新產品,現在已經請了意大利設計師做顧問,把引領時尚的設計方案給我們。”據勞卡衣柜全球運營總裁金理偉介紹,勞卡今年提出了“六力驅動”概念,“六力”即生產力、產品力、形象力、培訓力、服務力和營銷力,企業將圍繞“六力”全面打造品牌,為消費者提供性價比高的產品。
做好服務是屢試不爽的重要經驗。“定制衣柜有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就是錯漏,服務就是好的彌補辦法。現在消費者最痛苦的是,企業有錯有漏的同時服務不及時。”唐斌指出,瑪格第一要把自己的產品做好,在此基礎上把服務做得更快,這樣消費者就已經很滿意了。
衣柜行業進入品牌搏殺時代
哪種競爭手段收效顯著?哪個品牌的衣柜產品最受寵?當前留給衣柜企業的答案恐怕只有“等待”二字,惟有靜心等待市場的檢驗。不過,新老品牌呈現出的搏殺之勢,得到了不少業內人士的理解,認為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之路。
“從事IT行業的人都知道一種‘摩爾定律’,即每過18個月時產品就會進行一次大提升,原有產品的價格會下降一半,由此可見IT行業的創新速度之快,競爭程度之激烈。”在廣州建博會舉辦期間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衣柜文化發展論壇”上,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業商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張傳喜指出,衣柜行業也是如此,每三年這個行業就會有大提升,這個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可想而知。“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個人都要付出很大艱辛才能成功,每個企業家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壓力。”
詩尼曼衣柜董事長辛福民的觀點是,隨著各方紛紛涌入整體衣柜行業,衣柜行業群雄混戰,使這個行業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很多以前浮躁的企業慢慢沉淀下來,向整體衣柜的內涵等深度挖掘,這是一個現象。第四次參展的索菲亞衣柜總經理王飚則認為,非常多的企業跨界進入衣柜行業,證明這個行業很有發展潛力。
王飚分析,目前衣柜企業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中大部分人還是在集中精力擴大生產能力,既然大家都往產能上做,那就證明衣柜行業的供應還沒有完全滿足市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