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國家居建材市場的現狀來看,整個行業的發展非常快,市場前景也被各方看好。特別是2005年年初,我國零售市場開始對外開放,國外家居建材巨頭紛紛涌入我國市場,各地新建家居建材市場也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一場家居建材市場消費份額的搶奪戰拉開了序幕。
但由于一些新建家居建材市場的運營商缺乏對經營環境和經銷商的了解、研究,從而陷入種種經營的困境,如招商紅紅火火,開業冷冷清清;招商不成功,無法開業,新市場成為老市場的庫房;市場商家結構不合理,市場無競爭力,新市場做了老市場的陪襯;新市場剛開始紅火,但后續無力,熱鬧上幾個月后門前冷落,商家紛紛退租等。據業內人士透露,新市場運營不成功的達50% 以上。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原因是家居建材市場運營商在市場運作中陷入了幾大誤區。
誤區一:對新建家居建材市場的地理位置認識的偏差
90%的新建家居建材市場都因城市的發展規劃要求,建在離主城區較遠的地方,從而導致市場投資商、經銷商在思想上出現一種錯誤認知,認為市場的地理位置太偏僻就沒有發展潛力,對市場沒有信心。由于沖破不了這種思維定勢,因此在招商、投資、產品銷售、廣告宣傳中,市場與消費者的溝通沒有抓住重點,忽視了建材專業市場真正的競爭力在于優質多樣的產品和實惠的價格,也忽視了對新市場品牌的打造,沒有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新市場比老市場更具競爭力的高大形象。
新市場需要打造新形象,形成新特色,消費者才會成為新市場的支持者。新市場其實有優勢,依據有五:其一,根據市場調研,一個城市約有30% 左右的消費者會到該城市的品牌市場去購物,他們選擇品牌市場的理由就是品牌市場能提供優質多樣的商品;其二,家裝消費者購物動輒上萬元,他們對這種非日常用品的選擇都很謹慎認真,不怕麻煩,去家居建材市場挑選商品絕不在乎距離遠近。家居建材用品的售后維護周期時間長,消費者選擇品牌市場,追求的是市場優良的售后服務;其三,大多數新建家居建材市場的軟、硬件都優于老市場,消費者的購物環境更加舒適,更適于經營商家展示商品;其四,根據消費者的好奇心和新市場的神秘感,去新市場購物是一種趨勢;此外,新建家居建材市場一般產品齊全、品質優秀、價格透明度高,消費者可得實惠。
誤區二:市場主辦者對政府“劃行歸市”政策依賴
過重城市的發展規劃需要“劃行歸市”,這是一種大趨勢,但是政府在操作中也會遇上很多實際問題。老市場建材商家對新市場的觀望和懷疑是難免的,這個問題非短時間能夠解決,它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才能促成其轉變。其一,首先看新市場的運作發展趨勢。當一個新市場在策劃招商開業運作后到一定的程度,主辦方應抓住時機,及時做好宣傳推廣,絕不能讓市場的人氣垮掉。市場開發商應不惜血本,一鼓作氣將市場的人氣推向新高。往往在這些關鍵轉折點上,更需要經濟杠桿才能完成對老市場的撬動。其二,利用建材協會的協調作用做好與商家的溝通工作。一個新市場的成功是業主和經銷商共同作用的結果。市場主辦方只有與經銷商溝通到位,與之結成戰略伙伴,最后才能達到雙贏的效果,才能讓老市場商家心甘情愿入駐新市場。其三,市場主辦方應和經銷商聯合進行廣告宣傳造勢,發揮集體的力量,共同打造市場品牌,讓市場品牌深入人心,從而改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熱愛新市場。
老市場的經營成本低,對新市場造成強烈沖擊,政府對此也無可奈何。而新市場大多是沖政府招商引資去的,總愛依賴當地政府的行政執法手段,但是行政執法畢竟不能全面解決實際問題,如果市場經營稍不到位,很容易將新市場拖至消退局面。新市場只有依賴自己的力量才可解決問題。
誤區三:新建家居建材市場的宣傳策劃不到位
家居建材商品是非日常用品,因此家居建材市場在宣傳策劃上應區別于日用品超市。在宣傳廣告的密度、重點、資金分布方式、目標顧客群、借助的媒體、時段、內容、風格等,都要有自己的獨特性。因此新市場的宣傳策劃定位一定要準,否則事倍功半,甚至不著邊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