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跨界營銷”在地板行業十分流行,眾多地板企業紛紛主動尋求“抱團取暖”以及建立“跨行業”營銷和利益聯盟。不少企業針對營銷渠道上的薄弱,開始集合多行業資源,建立大型地板類賣場,意圖以此深挖內銷市場潛力。
對此,地板業內人士表示,激烈市場競爭環境下,很多行業都希望深入到內銷市場,但獨自建渠道風險大、成本高,進賣場則受控于高額的入場費等。“抱團”進駐賣場或者設品牌店,將為企業減輕負擔。
對于“跨行業”營銷的興起,在業內爭論還是較多。不過,對于其興起原因,地板業界的認識還是相當一致:品牌商與地板企業無法取得利益一致。
不過,還是有很多地板品牌非常支持這種營銷模式,很多經銷商雖然沒有地板行業的經驗,但他們擁有雄厚的實力,在他們原來所在的領域是一個成功者,行業的成功經驗常常會局限人們的思維。相反,跨行業經營者腦子里沒有行業經驗的框框,反而更易成功。
很多品牌商透露,當下的賣場越開越多,不進駐賣場則唯恐丟了市場,淪為“非主流”;隨著賣場開花結果,又擔心冷場的煎熬。在這種連鎖賣場不斷擴大的過程中,賣場與品牌商被共同拉入消耗戰,賣場與品牌“貌合神離”,導致市場混亂。“很多企業選擇自建渠道,但一家企業力量太小,最后只能選擇抱團。”某地板企業負責人如此表示。
也有品牌商認為“跨行業”營銷違背了商業原理,企業跨行業搜羅經銷商,是違背一般商業運作原理的,它最明顯的弱勢就是舍近求遠。隔行如隔山,其他行業的經銷商對地板業所知道的畢竟非常有限。這部分業內人士認為,行業間營銷思路是可以相互參考,甚至有些時候可以全盤復制,但這畢竟只是特例,并非普遍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