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已經突破1000億元的木門產業,竟然沒有針對性、專業性的細分國家標準,而專家審訂的木門新國家標準稿已經制定長達5年,仍然處于難產狀態。6月10日,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召集全國各地主要木門生產企業赴京舉行推進木門產品標準化研討會。與會企業家們個個很茫然:新國標尚未出臺,標準化如何推進?眾多企業在期盼中等待:木門新國標何時才能露出真顏?
木門新國標5年難產
“快了快了,《木門窗》標準已經通過審訂只待批示了,今年肯定能出臺。”6月9日,在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全國木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共同舉辦的“首屆推進中國木門產品標準化研討會”上,參與木門窗國家標準評審和起草的原北京建筑木材廠總工程師、木門專家曲丕良激動地對記者說。然而,這句帶有肯定語氣的話,他已經說了整整5年。
《木門窗》標準,是中國木門行業第一個細分的專業標準,2004年申請起起草,于2007年才得到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等相關部委的肯定答復,決定由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北京市建筑木材總廠為主編單位,邀請部分木門窗企業和專家參與制定。然而,一晃5年時間過去了,前后共經過10次規模不等的內部討論,《木門窗》標準仍處于難產中。
“至于什么原因難產我不好說,可能與流程有些慢有關系,但今年肯定能出臺。”曲丕良告訴記者,已經通過審訂的《木門窗》標準就是最終稿,絕不會再改,一旦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復就可出臺。
多項標準競相打架
木門行業沒有國標嗎?答案是否定的。據記者調查,涉及到木門行業的國標目前有兩個,一個是1986年出臺的有關木結構建筑方面的標準,一個是2002年3月1日施行的代號為GB50210的《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兩個標準里雖然都涉及到木門領域,但針對性和專業性不強,涵蓋內容也比較寬泛。每當消費者與企業出現質量方面的糾紛時,很難查詢到可依據的權威標準。
“現有的國標已經不能適應時代和產業的發展。”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副會長錢小瑜的一句話道出木門標準落后的現狀。近幾年來中國木門產業發展速度非常快,2011年木門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工業化生產的企業數量超過5000家。生產企業多,產品品類也豐富多樣,生態門、環保門、免漆門等各種用新型材料制作的木門層出不窮。相較之下,原有國標很難具有約束力,與時俱進推出新國標的呼聲越來越高。
老國標不給力,部委制定的標準又相互“打架”,同樣令企業無所適從。拿2006年國家發改委頒布的《WB/T1024-2006木質門》標準和2000年國家建設部頒布的《JG/T122-2000建筑木門、木窗》標準為例,針對“浸漬剝離”,前者根本沒有這一項檢測,而后者卻有。到底依據哪一個標準,誰都吃不準。據悉,由于檢測標準“打架”,還鬧了一出龍甲、春天等鼎鼎大名的木門品牌登質量“黑榜”的誤會。
企業期盼新國標出臺
一個木門新國標,寄托了多少企業的希望。6月9日,在北京國林賓館舉行的首屆推進中國木門產品標準化研討會,吸引了日上、夢天、TATA、三合、潤成創展、霍爾茨等幾十家知名木門企業老總從全國各地匯聚而來。在現場,曲丕良介紹了《木門窗》的一些綱要,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木門工作委員會主任吳盛富則介紹了另一個新國標——《木門分類和通用技術要求》的起草情況。
和《木門窗》相比,《木門分類和通用技術要求》的“產齡”要小得多,從去年才開始啟動起草工作。根據國家標準委員會的相關要求,到2013年起草單位一定要拿出方案上報審批。據吳盛富介紹,兩個月后將開展比較正式的討論,目前已經有六七十家企業報名要求參與討論。
臺上,演講嘉賓們神采奕奕;臺下,記者卻發現與會企業家們聽完介紹后個個顯得很茫然,個別的還無精打采。“不知道會議要傳遞什么信息,反正是沒搞明白。”以霍爾茨木門總經理趙崇聯為代表的企業老總們紛紛表示,從“推進標準化”這個主題來看就說不通,國標還沒有出臺,標準化怎么推進?等國標出臺后再討論推進問題,可能要好一點。木門新國標何時出臺,眾多企業都在翹首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