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賣場爭搶本土市場
近年來,大的知名賣場漲租的事實迫使一些企業不得不面臨“撤場”局面,大賣場的撤店潮一定意義上又成就了地方賣場的井噴。
“強龍難壓地頭蛇”,地方賣場近來更是雨后春筍,除了賣場品牌,家裝企業品牌也同樣上演著搶灘大戰,家裝公司涉及生產已經不是什么新聞。
由于家裝行業和家居建材行業息息相關。多數家裝企業都有自己的木作工廠,家裝工程中必須應用的工藝流程不太復雜的品種,像木門、衣柜等產品就可以通過旗下家具廠進行生產。
現在家裝公司的家具套餐已經頗為流行,他們推出價格合理的整合配套性套餐業務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
賣場過剩助長消費市場萎縮
賣場擴張過度,導致的直接結果是賣場過剩。目前我國家具賣場的體量已大大超過了市場消費容量。
粗略估計,我國1萬平方米以上的賣場超過1000家,其中包括大量面積達數十萬平方米的大型賣場。如南京金盛家具城、浙江義烏家具城、福建安南家具城、上海國際家具村、重慶巴南家具城、武漢金海馬家具城等賣場,面積都在50萬平方米以上。
此外,我國一、二線城市賣場面積也相當驚人:北京家具賣場約400萬平方米,上海、深圳家具賣場面積約300萬平方米,香河、重慶、廣州、東莞家具賣場都超過200萬平方米……幾乎所有一、二線城市,其家具賣場容量都超過了應有的容量。
另據統計,目前,全國家具賣場總面積超過4000萬平方米。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按1萬平方米年銷售1億元計算,目前國內市場年銷售2000億元,只有2000萬平方米的賣場就足夠了。
這意味著有將近50%的賣場過剩。
過于失衡的買方市場,客觀上也助長了消費惰性,使市場進一步萎縮。
據了解,近兩年來,全國各地每年倒閉及投資方易主的中小賣場總數在1000家以上,如此驚人倒閉頻率顯然是不正常的。
這對于被連鎖巨頭拖垮的中小賣場來說也是不公平的,同時也意味著數額驚人的資源浪費。
顯然,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去看待家具賣場之痛。
家具賣場說到底是銷售通路的問題,家具賣場受制于經濟大環境。銷售通路日趨多樣化,行業呼喚真正適應新形勢的渠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