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大問題,講講石材和礦業發展及投資前景分析。一是新的宏觀形勢下對大宗商品需求依舊強勁,“十二五”期間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加快經濟方式的攻堅時期,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礦產資源總體的供需形勢嚴峻,呈現出外松內緊的形勢,在國際上礦產資源全球化競爭加劇,資源產品價格維持高位,獲取資源的成本提高。
剛才李會長說了,咱們浙商投資礦業好多是虧本的,現在有不少人到國外,但是從國外的現狀看也不樂觀,成本不斷加大,尤其是我們國內的資本到國外去,對國外的投資環境不熟悉,很多都是虧本,真正成功的并不多,所以大家到國外進行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在國內更謹慎更小心。
在國內,盡管大規模的建設即將結束,中央政府主動放棄保八,并將今年GDP的增長預期主動下調7.5%,說明政府更多地考慮GDP的質量,進行結構調整,以緩解日益增長的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但是這并不意味對礦產品的需求減少。相反,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加劇,礦產資源的剛性需求將持續增長,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而且中央對扭轉經濟過快下滑已經出臺的政策,比如保八,對礦產的需求應該不會減少,而是有進一步的增長。
據預測,到2015年我國鐵礦成品礦將達到13.2億,供需缺口達到6.5億噸,這個時候成品礦的價格將維持在120美元一噸這么一個較高的價位。到2020年鐵礦石的需求仍然不會少于5億,錳礦石將維持在1500萬噸以上,2020年下降到1300萬噸。到2015年,銅的消費需求將達到985萬噸,到那個時候國產的銅礦產量只有160萬噸,國產銅原料只能滿足需求的40%,就是缺口達到590萬噸,未來銅的價格將繼續在6000美元以上的高位運行。鉛鋅礦的消費量也是這樣,到2015年達到665萬噸和664萬噸,這個時候我們鉛鋅的供需缺口要分別達到80萬噸和130萬噸,它的鉛鋅的價格也在2000到2500美元一噸較高的價位。錫的缺口也是很大,現在錫已經從原來的優勢礦產蛻變稱短缺礦產,錫礦的投資沒有總量的控制,未來國家將取消出口管制,鼓勵開發,錫礦、鉬礦等仍然實行政策調控政策,但是由于需要實現對WTO相關機制的承諾,國家對于出口管制將逐步放松,對石材產品的需求仍然將維持一個巨大的基數,但是增長的速度將趨緩。這些礦產品存在著巨大的缺口,有些可以通過加強國內資源的開發,提高生產品的供應能力來解決,國家的大政方針是立足于國內,充分利用資源,至少在本世紀前30年礦業資源仍然是我國投資的熱點領域,礦業投資的多元化是發展趨勢。
所以社會上流傳的國進民退沒有道理,經過20多年來,石材用料逐年增長的勢頭不漲,年平均增長率10%,專家預測今后對建筑石材和石棉石材的需求仍將持續增長,石材行業的發展前景是可以預期,隨著國家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石材的發展勢頭將會更強,特別是石棉石材,無論是加工業和開采業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第二,講講政策導向。政府鼓勵民間企業投融創業。為了對經濟建設提供更多的礦產資源,國家有關部門制訂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這個綱要是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公信部、國土資源部四個部委在溫總理的關懷下聯合制定,上報并經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下達實施的,綱要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礦產勘察工作的目標任務,通過實施找礦戰略,實現新的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的礦產資源戰略集聚區,為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利的資源保證和產業支撐。
國土資源部研究方案,這個方案將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搭建制度平臺,吸引民間資本在內的各種社會資金投資礦業,實現礦業投資的多元化,以提高資源保障程度和供應能力,計劃用三年實現找礦重大進展,五年實現找礦重大突破,八到十年重組礦產勘察開發新局面,推進資源產業向海內進軍和境外拓展,并建立重要的資源儲備基地。
上面我提到的是供需缺口,比如鐵礦、銅礦、鉛鋅礦、鎢礦、銻礦、錫礦,這都是計劃的重要礦產,國家通過整裝勘察,形成大型基地,因此國土資源部在全國實現了首批47天找礦突破戰略,其中大部分可成為資源的基地,國家規劃在“十二五”期間通過礦產勘察,要形成重要礦產資源儲量,鐵礦要形成100億噸,錳礦要形成7.5億噸,銅礦要形成1500萬噸,鉛鋅礦形成4000萬噸,金礦形成1600噸,鎢礦要形成200萬噸,鉬礦形成200萬噸,為將資源優勢迅速轉化為經濟優勢,國家鼓勵各種社會資金投資礦產資源,并優先取得采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