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至今,國內紅木家具市場持續反應冷淡。在行情不斷下行的市場環境下,國內主要紅木生產基地如中山、東陽、仙游、憑祥等,均傳出部分企業開始收縮生產線,減產減員,以降低成本和經營風險的消息。
“五一”之后,紅木市場傳統意義上“火紅的五月”未能如期而至。經過一段時間的盤整后,紅木市場行情將走向何處?
“非常時期”,大家都不好過
早在去年,有業內專家就預測,2012年將是家居建材行業的“寒冬”。由于受國家政策調控及其他因素影響,房地產市場銷售和發展速度被迫放緩,導致下游家居生產企業和市場經銷商面臨種種困境。紅木家具行業受到波及在情理之中,但始料未及的是,所受影響比大家估計的來得大。
在這種大環境下,有抗風險能力的大企業,暫時可以承受市場銷售緩慢的情形,可中小企業因為沒有過硬的內部硬實力和抗風險能力,面對困境和危機的到來,形勢不容樂觀。目前,已經出現小企業關門歇業的情形。大企業也并不好過,開始調整企業內部運營和管理,不惜裁員或采取末名淘汰,僅留下技術精良的工人,同時加大產品質量的提升,以應對市場非常時期。
“寒冬”來襲,倒逼企業轉型
從行業規律來看,家居建材行業每年的6到9月是淡季,而今年的市場行情提前讓家居行業進入了“寒冬”。但對紅木家具行業來說,這是“禍”也是“福”。為什么這么說呢?
在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少數大企業可能希望這“寒冬”來得更猛烈些,而多數小企業則面臨被大企業踢出“局”的困境,行業將因此進入兩極分化的洗牌過程。行業汰劣留優之際,企業更應該樹形象、立品牌,搞創新、建規范,穩步發展市場,不能再進行價格競爭和以次充好的行業潛規則游戲。因此,客觀看來,2012年的家居“寒冬”將倒逼紅木家具企業轉型。當然,主要是模式和運營轉型,并非一定要轉換產品。誰能早日調整戰略路徑,誰就能更大限度地減少企業風險,最后在這場行業洗牌中生存下來,“剩”者為王。
后市不明,年內暫難回暖
“寒冬”到底何時回暖,成為時下紅木家具廠商最關注的問題。筆者在浙江東陽了解到,多數紅木企業老板認為,今年內紅木家具市場能否回暖,仍不太明朗。由于受房地產調控影響,加上銀行放貸限制及民間游資的不穩定性,市場何日回暖需要看經濟大環境的發展趨勢。在他們看來,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受樓市蕭條和資金鏈制約,所以暫時難以恢復。但他們表示仍然看好紅木市場長遠前景,從未喪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