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內空氣質量公益檢測結果
據“中國家居環境與裝飾材料公益檢測行動”(簡稱615行動)對廣州、北京、石家莊、南京等城市新裝住宅空氣質量的抽檢,甲醛平均超標率為70~80%,檢測最高值超過國家標準4.2倍;TVOC超標率為75%,檢測最高值超過國家標準5倍。
在居民家中抽檢室內空氣質量
活性炭,是老百姓最常選購的一種治理空氣污染的產品,在緩解室內空氣污染方面使用方便,且價格實惠。近日,中央電視臺抽檢了網絡上熱銷的嘉利美、綠之源、快活林、蔓詩蘭、萬寶綠、綠悠然、黑森林七種活性炭。打開他們的網頁即可見到“碘值1200”“除醛率97%”、“全行業第一”等廣告詞,但是抽查結果大相徑庭。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對這些產品進行了四氯化炭吸附值和碘值的檢測,這兩項檢測均是判斷活性炭吸附能效的重要指標。結果發現,大部分產品達不到標準,只能稱為炭化料。
其中一款產品入水后有難聞的氣味,經檢測,其中含有大量的揮發粉。這種活性炭不僅沒有應有的作用,甚至還會造成二次污染。
室內環境污染的嚴重狀態,同時催生了大量的室內環境污染檢測與治理公司,但我們在“615行動”中發現,室內污染凈化行業極不規范,魚龍混雜,存在著大量的假治理、毒治理事件。
中央電視臺調查了北京碧華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光耀東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污染檢測與治理公司,并從網上購買了“北京碧華”、“上海偉復”、“全新環凈”、“萬寶綠”、“凈立方”、“尚潔”、“冰蟲”、“康瑞達”、“木童”、“哈貝利”、“醛清”、“喜念”、“馨源”等品牌的空氣污染治理產品,經清華大學檢測分析,發現大多產品含有氯化銨、尿素等有毒、有害成分,或者只是成膜封閉劑,對室內環境污染的凈化并不能起到太多的作用,還有可能帶來二次污染,甚至對人體造成危害。
二、國家檢測標準有待修正完善
目前國內室內空氣檢測的標準有: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DBJ01-91-2004《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程》、GB/T18883-200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50325和DBJ01-91-2004中規定了五項指標TVOC、苯、甲醛、氨、氡。目前有些業主主要檢測TVOC/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按照GB/T18883-200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做檢測。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就“2013綠色裝飾材料美麗中國行公益活動”接受央視采訪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體系已基本形成。但中國的IAQ標準在制訂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基礎數據,主要表現在:建筑、裝飾裝修材料中有害物質釋放量、釋放年限,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等參數;污染物的基礎毒理數據、污染狀況的大規模調查、產品有害物質含量及工藝水平等。國內目前還沒有專門為住宅通風而制定的相關標準,僅在《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中有對門窗的最小面積以及廚房、衛生間中設可與局部排風裝置連接的豎向風道等與通風相關的基本要求。因此從建筑設計、通風產品開發到居住者合理組織房間的通風都缺乏具體的指導依據。
對家具甲醛釋放量檢測最為嚴格的當屬美國,與美國相關標準相比,中國對于家具甲醛釋放量的檢測標準相對寬松。2009年,美國出臺了“CARB法規”,在這一法規當中,對含甲醛產品的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均作出了詳細的規范,針對家具產品的檢測滲透到了家具產品生產、流通的每一個環節,而不僅僅對家具成品進行例行抽檢。中國目前采用的標準以及檢測方法與美國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此外,從中國建材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目前還無法做到像美國那樣對建材生產、流通的沒一個環節都進行逐一檢測。
2014年,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將繼續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開展綠色裝飾材料“美麗中國”行系列公益性活動,致力維護裝飾材料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嚴厲打擊裝飾材料行業中出現的毒污染和光污染問題,逐步減少裝飾裝修材料對人體的危害,保障“呼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