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導行業發展的主要思路
根據形勢發展的要求,全行業必須增強對提高行業發展品質的認識,加快推動行業產業化的進程,提高防范和抵御危機與風險的能力。要重點抓住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要指導企業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這是企業經營決策的首要問題。
從理論上講,由于裝飾市場的地域性,自然和文化特點,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以及客戶對不同風格、功能要求的差異,使我國建筑裝飾市場呈現一個需求多元化的趨勢,客觀上要求裝飾企業必須走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看,一方面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市場的細分化程度會越來越細,特別是裝飾業的特點,一個企業不可能滿足全部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行業內同質化競爭的加劇,一些企業為尋求自己的優勢,從而采取差異化的競爭策略,走上了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因此,建筑裝飾企業的專業化發展既是市場的客觀需求,更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從企業選擇發展途徑的角度來看,專業化發展的模式通常能夠給企業帶來專業的規模效益和分工效益,以及較快地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所以企業“做專、做精”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前提和基礎。
企業的市場定位,是在對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情況調研的基礎上,根據目標市場的特點和規律,將企業內部的資本、人才、技術狀況同細分的目標市場需求相銜接的過程,也是根據擴展細分市場的要求,確定企業的經營模式。并培育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差異化經營,理性的創造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第二一定要指導企業加強產業鏈建設
整合優勢資源,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是建筑裝飾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一個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比較優勢,不僅取決于企業擁有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更取決于對資源的利用效率。誰能創造性的整合各類資源為我所用,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得先機。過去是“得渠道者得天下”。現在是“得產業鏈整合者不僅得天下,而且得未來”。中國企業在擴張時習慣走“一條龍”的路子,更習慣硬件的比拼。在這里我想談談“產業鏈”與“一條龍”的辯證關系。二者的相同點是都擁有比較完整的生產體系,向社會提供比較全面的服務。二者根本的不同點在于“產業鏈”是外部經濟循環,“一條龍”是內部經濟循環。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外部循環的經濟性要優于內部循環,外部循環可以使企業有更多的市場資源要素的獲取權和選擇權,可以充分享受社會分工帶來的效率,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率。這也是我國為什么要把對外開放定為國策的經濟學根據。“一條龍”這種布局必須有大量資金、人才、專利技術做后盾,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做到的,短期內對企業可能有利,看似把各個環節的利潤都抓在了自己手里,但從長期看是不經濟的,全局來看,降低了社會的經濟效率,對行業發展不利。除少數企業外不可能也不必要。國際上大的跨國公司無一不是走的外部經濟循環的路子,整合社會資源為我所用,實行外包,打造完整的產業鏈,這也是我們裝飾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
產業鏈不僅包括上游的投資方,還包括同行業不同細分市場的設計、承包商以及下游的材料部品生產商和經銷商,行業的優勢企業完可以利用自己的資金、人才、管理和品牌上的優勢對市場上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與相關的企業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發揮各自的優勢,打通產業的各個環節,消除瓶頸,分享價值,合作共贏。打造完整必然涉及許多的利益主體,必須以寬廣的胸襟和真誠的合作精神從“共贏”的角度出發,主動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加大對社會資源的整合力度,爭取在更廣大的范圍內發展市場,從資源優化組合上獲取更高的收益。也帶動其它行業、企業發展。
第三是一定要指導企業開拓眼界,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
一個企業固守本地市場,致力于在地區市場做專、做精無可非議。但一個地區的市場容量畢竟有限,要把企業做成較大規模就必須走出去,在全國范圍開拓市場,特別是在中央強調振興東北、開發西北、中原崛起,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加大小城鎮發展力度倡導建材下鄉的今天。我們總結國內知名裝飾企業的共同特點,都是面向全國開拓業務,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和水平。現在行業內流行一句話叫“公裝看深圳、家裝看北京”。中裝協評定的公裝百強中,深圳占33家,北京占18家,總結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走出去”,面向全國,開拓市場。企業也可以積極、穩妥的開拓海外市場。
第四是一定要指導企業抓住人才、科技二個推動企業長遠、持續發展的基礎。
人類智力成果創造的價值,要遠遠高于體力成果,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企業要創造留住人才,讓能人干事,干成事的機制和體制,調動起各類人才的積極性,才能出成果,出績效,才能在競爭中成為市場的勝者。縱觀有品牌的大企業,都有自己穩定的高素質的設計、科研部門和人才隊伍。裝飾企業一定要加大對人才培養、科技投入的力度,加快懂技術、懂業務、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的生成。
對于建筑裝飾行業主導技術的發展,早在2003年行業科技大會上就已經提出了由傳統的現場手工制作,轉向工廠化加工、現場裝配式施工。經過六年的發展,有條件的企業已實現了這條途徑。2009年,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又提出了由工廠化向工業化發展,即進一步將現場測量、工廠化加工制作轉化為“模塊化、標準化”生產制作的工業生產方式,實現“個性化、藝術化、優質化”要求的技術發展道路,并逐步向產業化方向發展。這是行業主導技術的基本發展方向。幕墻行業、公裝行業要走這條技術發展道路,家裝行業也要走這條發展道路。
第五是一定要推動節能減排材料的生產、使用,推廣綠色裝修。
建筑行業承擔著全社會減耗的重任,中國不僅要對存量建筑進行改造,而且新增建筑必須實現綠色建筑的節能環保要求。這是時代的要求,是人類追求文明進步的崇高理想,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然而它不僅是一場材料生產、施工工藝的革命,更是一場思想的變革,又是一場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的聯動。
我們高興的看到,國家對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政策導向清晰、堅決,并已納入了地區、部門目標責任的考核范疇。
全社會節能環保的意識日益增強,協會也先后組織了“不生產、不銷售、不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和“建設綠色裝飾裝修工程”宣言活動,并編制了《建筑裝飾行業實現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工程建設指南》(中裝協[2006]033號),長遠看,全行業要加大力度研發新的節能環保材料;研究推廣新的節能環保工藝;開發新的能源利用;倡導新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當前更要加大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與推廣、應用。特別是新型環保、綠色部品、材料;隔熱保溫門窗;節水型座便器、水龍頭、洗浴設施;節能型燈具、灶具、炊具;太陽能利用的各種設施以及低碳經濟要求的新技術,循環利用技術等。讓材料生產企業和裝飾企業在實現國家減排節能目標和提高人們生活品質上做出新貢獻。
這也要求我們的設計師今后不僅要精通藝術、美學,還要懂低碳經濟、懂節能環保,要成為復合型人才。這也應當成為今年亞太設計師年會的主要議題。
第六是一定要發揮協會在指導企業,推動行業又好又快發展中的作用
經過20多年的建設,協會系統不斷建立健全,已經積累了很多做好協會工作的經驗和作法,成為指導行業發展的主導力量。在行業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威望不斷提高,行業發展的經驗表明,一個地區有沒有裝飾協會,協會作用發揮的如何,都對地區行業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加強協會建設,完善協會體系,將直接影響到行業發展的質量。
加強協會建設,就要堅持協會宗旨,堅持企業家辦會的思想,加強協會的思想組織建設;樹立有為才有位、創造性的開展工作;爭取政府和社會各方的支持。
建筑裝飾行業是一個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行業,協會在行業發展中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們一定要發揮協會在行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要加強對行業、企業的調查研究,及時總結行業發展中的好經驗,深入企業進行指導、服務。要繼續搭建促進企業間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推動上、下游企業及大、中、小企業戰略聯盟機制的建立與完善;要加強建設以工程企業為核心的企業集群和產業基地建設,推動行業的產業化進程。在這方面,協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家一定要有使命感、責任感,做好協會工作。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廣大會員企業對我們的期望。
各位秘書長: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家能夠圓滿完成協會工作的既定目標,我國建筑裝飾行業一定會邁向新的臺階,也一定能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新貢獻!
祝大家在深圳期間工作愉快、身體健康!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