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業
本刊記者:聽說您在首師大畢業之后,先做了三年的物理老師,后來是怎樣的動力驅使您決定下海經商呢?對于當時做這樣的決定曾否遭到反對?
何寧董事長:說實話,讓我當老師是父母的一個想法。因為我是獨生子,所以父母希望我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他們認為老師這個行業比較穩定。但其實我心里是不太愿意的,因為我爸爸在中國地質大學工作,我從小就是在大學那個環境中長大的,我覺得當老師不太適合我。當時我承擔了很多的課時來嘗試自己是否能夠安心的做老師這個職業,表現也還是不錯的,但我的內心還是向往更廣闊一點的天地,而且那個時候中國整個經商的大環境已經出現了,所以后來我便投身了一個跟地質有關的進出口合資公司。
其實對于我當時的下海經商還是較為盲目的,只是個人心中的一個想法,因為人到一定的階段時,就會反思自己的一生到底要干什么,做生意什么時候是個頭,做生意到一定狀態的時候要做些什么,能為自己的員工,包括為社會做些什么?老師這職業是非常偉大的,但是相對平淡,只能說那時候我還年輕,不甘于平淡。
本刊記者:現在來看,對于當時的決定您有怎樣的想法呢?
何寧董事長:現在來看當時的選擇還是對的,至少是按照我自己的意愿去做、去努力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如果可以對員工和社會進行回饋、做一些貢獻,那么至少在這一點上我的性質是可以跟老師相匹配的,只不過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而這個角度是更適合我的。
本刊記者:弘高的前身“萬順利”在經營的6年當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呢?
何寧董事長:困難還是非常多的,比如說在河南的林縣有一種特殊的石材叫石英板,它是板巖里最貴的,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所以我當時就提出,如果想要賺更多的錢,那么一定要產品分級,當時我把產品按等級優劣類分成為五種,但是老百姓他們會本能的把差一些的產品分類到好的那一堆,等到臨近要裝船的時候被我發現了,我便召集了他們說明了這其中的利害關系:如果這樣的貨物發出去,不但外方的進口商會破產,更不會給林縣的老鄉們付款,因為外方對于不滿意的貨物一定會進行丟棄處理。所以這樣的話,損失無疑是巨大的。最終我們協商決定,林縣這邊出四百人,我自己帶著五個人,在露天的倉庫里進行了一個月的重新挑選,為這次的失誤避免了非常大的損失,這是一個極其艱辛的過程。
雖然那時候一個月常常要出差二十到二十五天,但現在回想起來,還是相當有意義的,由于我當時的努力,成就了很多到現在為止都是很棒的礦山,還帶領了一部分人致富,非常有成就感。
本刊記者:請您談一談關于弘高承包的經典工程案例。
何寧董事長:比如長安街的公安部大樓,是我們總承包設計的,同時我們還是整個項目裝飾施工的總承包,在北京我們是唯一來做的單位,剩下的都是外地單位來做的,這個就已經體現出了我們設計的強大。那個時候有很多的設計公司、設計院來投標,最后剩下的就是我們弘高和北京建筑設計院,當時公安部的正部長周永康部長看到這個方案,說弘高的這個方案體現了整體的意圖,切實可靠,同時服務的素質比較高。
雖然建筑設計院很有水平,但畢竟他們是大的國企,主攻的方向不是在這,并且我們那個時候明確的提出,做設計是要收取費用的,這樣的言論在那個時代都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給公安部這樣的單位,可我們堅持認為知識產權非常關鍵,設計是必須要去收費的,我在商務模式的描述上也常常強調這一點。
再來比如中信證券的大樓,也是一個幾萬平米的總承包,我們都是按部就班一輪一輪的去參加競標,比方案、比服務,甚至比甲方給出的經濟方案,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服務意識,在跟蹤了很長一段時間辛苦的服務之后,最終評估的結果我們都是第一名。
關于公司
本刊記者: “萬順利”這個名字延用了6年,1999年4月公司更名為北京弘高建筑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弘高”的由來是因為這兩字有很高的佛學境界嗎?
何寧董事長:提到萬順利,實際上是我們澳大利亞一個大客戶的名字,當時我們合作了七八年,一直都合作的非常的好。后來我們成為了朋友,便一起做了這個公司。萬順利這個詞在英文中翻譯過來是吉祥的意思,既然我們跟他們合作了,所以我們弘高裝飾早期的名字就叫萬順利裝飾。
但是在我們做了一段時間之后,我個人認為萬順利這個名字有點土,如果說是賣雜貨的、賣鞋的還挺好,可是作為一個跟藝術相關的行業實在是有點土,當時萬順利已經是一個一級的公司了,它有一定的品牌效應,所以在當時很多公司的高管都覺得不應該更換,換了實在是有傷品牌,可我的覺得這不是個短期的事業,于是便換成弘高。弘高是弘揚佛法的弘,高是高貴的高,這個名字蘊藏了很高的佛家境界。
本刊記者: 咱們企業的名稱來源于佛教名詞;企業的理念根源于佛理;企業的人才觀是佛教教義的結晶。對于企業的日常管理與企業文化,佛學是否也應用其中?
何寧董事長:應該說有相當大的關系,佛法有言,眾生平等,我與員工的溝通和交流都是非常平等的。因為我們的分工很明確,我管理的部分主要是在戰略的推動、商業模式的構建、公司的成長上,以及引入戰略合作伙伴等等,日常的經營我基本不再介入。
我們的企業內刊《綠色心靈》中有我們企業的價值觀:推動社會進步以報時代,創造財富以報民眾,齊家敬業以報父母,實現個人價值,改善經濟現狀以報個人。
這樣一個朝氣蓬勃的公司,他們的愿景是:
弘高要成為偉大的、具有崇高信仰與理念的、努力實踐與傳播普世價值觀的、以正念正行為導向的企業組織。
弘高要成為獨一無二且卓有成效的、為提升人類工作居住休閑環境品質而持續努力的企業組織。
弘高要成為永遠走在時代前列、有著強烈自我更新意識、持續努力提升客戶價值與員工發展空間、具有深刻的社會責任感與強大贏利能力的學習型組織。
記者:弘高在公裝行業中所占的優勢有哪些呢?
何寧:我個人認為優勢不僅僅體現在施工上,做好服務才是我們最大的特色。如果這個服務僅僅局限在施工上面,是遠遠不夠的。服務是一個大的概念,我們在面對甲方的時候,首先要做他的顧問,因為通常甲方不如我們專業,他可能經營方面很專業,但是整個建設一定是不如我們。比如說你要做一個項目,我們可能會詳細的了解你所期望達到的訴求是什么?這個項目經營的內容是什么?你的盈利點在哪?你的思維方式是怎樣的?當我詳細的了解過后,便會給你提出一個建議來,甚至是投資本身的建議。比如說我們會從經營角度,先從裝飾的平面圖去探討,這個設計圖之后,再讓建筑設計方從建筑空間去考慮。
因為現在我們國家的建筑設計跟別的國家不太一樣,我們國家考慮室內、考慮未來使用狀態的不是太多,而精力主要是放在空間的搭建上、空間怎么流暢、外立面怎么好看、怎么大氣上,但是你的經營本身到底怎么樣,一般的設計公司是不會去幫甲方考慮的。比如說一個商場你的動線合理與否、業態組合是否合理等等,我們會在這些方面專業的去做一個設計。
我們在設計團隊里有酒店管理專家,在面對甲方時就可以幫助他梳理,同時也梳理了我們的設計思路,如果給你做設計,就一定要先明確功能,當功能確定了之后,基本上我們就成了甲方的顧問,如果他認 同我們這樣的顧問服務,那么設計就一定是由我們來做的。
同時我們也會幫著甲方規范整個總投資應該是多少,特別是在裝飾這塊投資應該是多少,如何分配設備的投資,這個我們很在行,所以這個時候再反過來跟他們探討裝飾風格的問題,最后才是施工周期的問題。
舉個例子比如說大部分情況下設計經常是被重復的,施工也一樣,我們可能在做建筑設計的時候就已經把室內設計全部做完了,在做裝飾施工之前,或者裝飾設計完工之前,把水暖電通的隱蔽工程其實已經可以開始了,如果是改造的話,體現如此,這些都是甲方真正需要咱們有含金量的服務。除了施工以外,設計非常關鍵,包括顧問的概念,所以我們現在三位一體,顧問、設計、施工,這樣下來非常流暢。
我們認為如果沒有設計,整個的裝飾公司是沒有靈魂的,沒有設計就不叫裝飾公司了,就成了一個勞務公司,裝飾公司便沒有了生存的價值,裝飾公司真正的生存點我認為就兩點:
第一是如何給甲方做好顧問,做好服務;第二是你在設計本身上能夠提供獨到的東西。施工應該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你是一個好的裝飾公司,本就應該給人家提供好的服務,這沒有什么好說的,所以基于這個想法,原來是本能的東西后來變成了理念,加大設計本身這塊的整合和投入來吸引人才,包括我們機制本身的調整也是一樣。
我們的設計團隊非常的專業,我們有200余名專業的設計師來負責我們弘高的每一個項目。行業里的人都知道,我們這行一般是不養設計的,但是當甲方看到我們的團隊在認真的工作時,也一定會對我們的團隊產生信任感,從而肯定我們的服務,放心放手交給我們去做。
我們的設計費比其它的公司收取得高,一開始率先這么做的時候很痛苦,因為人家的經營額可能比我們大,怎么人家就可以免費設計,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如果要想有一個好的設計圖是一定要有費用的,這都是符合常規的。所以我們一直堅持下來了,現在甲方同意了,我們在這個方面上成了品牌,都知道找弘高做設計反而是一個品牌的象征。現在弘高設計公司的機制足以保證優秀人才的發展,這對于員工與公司而言,都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關于家庭
記者:關于家庭與事業,您是如何看待二者的關系的?
何寧:中國的企業人實際上是很累的,壓力真的是特別大,一般的企業人大部分的精力確實是在工作上,總的看來,個人生活、甚至家庭生活確實是受到擠壓的,因為我修佛、打坐,我的心態很平靜,對于二者界分的很好。該工作的時候努力工作,有句話叫事來則應,事畢則空。所有的事都是有一定工作程序的,不管什么事都要按一定的理念去做,這樣做的話也許會有一定的短期損失,但該承受的也要承受,弘高要成為一個偉大的組織,就一定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我是修佛的,所以我絕不允許企業組織、包括我個人,在人性本身的行為上出現問題,這是弘高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
弘高它不是一個短期內躥升的公司,而是有后勁的,這個后勁跟企業文化息息相關,在企業團隊內部建立好的價值觀體系,這不是短平快的問題,但它一定不是繞遠的。
記者:對于孩子的未來有想過子承父業或者其他的想法嗎?
何寧:說一句作為父親驕傲的話,我的兒子要比他的父親和母親都優秀,他正處在一個好的時代,他們這一代整體上都非常聰明,因為他們有好的機會和資訊,相比我們這一代就有很明顯的優勢,從他很小的時候我就用佛法的規范去約束他,以至于他現在有一個非常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我給你舉一個例子,小孩子對于自己的玩具霸占欲是非常強的,分享是沒有可能的。但是我告訴他一定要和小朋友分享,因為這個玩具是你所擁有的,你明天還可以玩,今天這個小朋友在咱們家跟你玩的時間可能只有兩個小時,你一定要先讓他玩。孩子的東西都是潛移默化的,一直以來我教他的都是這樣一種狀態的東西,都是正行正念的、符合佛法的東西,而不是教他去占便宜,那樣反而是害了他。
在中國很多家長在這方面做的還是很失敗的,我一向認為一個人的狀態,是可以反應出現實周邊環境的狀態的,用佛法來說就是相由心生。你周圍的環境就是你內心的折射,內心不好,周圍的環境一定不會好。我兒子從小在國外讀書,我很擔心他成為紈绔子弟,但是他非常的單純、非常的正義,而且對自己的約束力非常好,他在學會開車之后絕對不會酒后駕車,因為那是對別人生命的不尊重,是種不可饒恕的犯罪。
在事業上,他有他自己的志向,我個人認為以我兒子的能量級和能力,他未必看得上他老爸的這一攤事兒。我認為他未來應該走資本運作的道路,很可能走得更高端,我也沒有打算讓他接我的班,因為弘高的未來是要上市的,它是一個公眾的公司,它有眾多的合作伙伴以及大大小小的股東股民,他不可能是家族傳承,這是一件很沒意義的事情。
記者:對于裝飾行業的前景以及未來個人的期許是?
何寧:裝飾行業是一個符合時代發展的朝陽產業,首先,中國去年的城鎮化率才剛過50%,中國的計劃是80%,所以這30%的空間是非常巨大的,而迅猛發展也必須需要設計,可見它是符合時代發展的行業,再者,是這個行業的產值是非常巨大的,現在的產值已經是兩萬多億了,如果到十二五之后,可能就會是四萬億的產值,這么大的一個行業,很多人都還不知道,不會像其他行業那樣沖進去那么多高精端的人才,而且我們這個大行業里大部分都是小企業,你說它會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和好的前景?且不說壟斷,就是不壟斷,都會擁有巨大的產值,但是前提是你要給客戶有價值體現,你要給員工有發展空間,只要把握好這兩點,我們弘高公司的前景不可限量,絕對有的看。
后記
對于何寧的采訪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比起企業家,他更像是一位在凡世中修行已久的高僧,他優雅穩健的談吐,深入淺出的話題讓人時至今日仍記憶猶新。席間他談論最多的雖不是佛法,但是無論談及行業、企業、家庭,他都以“正行正念”的理念去貫穿這一切,看來信仰對于一個人,也許比生命更令人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