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之痛:設計師為設計而設計,非為人而設計
“當你的房間放上一件家具,哪怕是一個鐘,所有的裝潢都成為了背景,而當主人進入這個房間,其中的一切又都成了背景,室內設計應當是為這個房間的主人生活服務的,而不是為了設計而設計,然而可悲的是很多設計師不明白這一點”,天古裝飾董事長黃小軍乃是美院畢業,又是老師出身,對設計的要求非常嚴格。
建筑裝飾協會會長丁域慶上世紀80年代畢業之初,一個人完成了重慶大酒店的全部設計。他發現,如今有的設計師工作了三四年還不能完善一個圖。對此,各企業老總無奈地表示:“不是我們不想用剛畢業的學生,而是他們在學校學的東西確實同工作的需要有一定距離,企業需要通過2~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培養,而且不是每個人都能培養成才。”
據美術學院郝大鵬院長介紹,在法國,設計師都非常專業,做家居裝修的就只做家裝,做酒吧設計的就只做酒吧。“法國只有3個設計師在做發廊設計,但全法國的發廊都是他們設計的,他們對發廊要怎么設計非常了解,無論是一個鏡子,還是一個燈,他們都知道怎么做既美觀又實用”。專業是衡量設計師非常重要的標準。
關于目前有少數設計師拿回扣這種做法,他講到,這樣做不但傷害了普通消費者的利益,對裝飾企業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院校之傷:學生沒有實踐基地
對于目前剛進入這行的學生來說,其中大多數沒有社會實踐的機會。“目前,高校的培養相對企業的需求有些滯后,但這不是高校單方面的責任,學生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里被灌輸了許多知識,缺乏實踐的機會,不知道社會需要他們成為什么樣的人,所以對自己的培養也沒有正確的定位,導致畢業后的設計師無法在第一時間滿足企業的需求。”
在學生宿舍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們床頭放的都是設計實例,制圖方法等方法類的書籍,對設計本質的理解欠缺,不注意人文知識的積累,更沒有生活閱歷等作為設計的支撐,所以這些設計師設計的東西會較為干癟。
設計師優化之路在哪里
既然找到了問題所在,我們的設計師隊伍又當如何優化呢?
各大高校和企業的會晤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學生在校期間,由我市裝飾協會副會長以上單位為他們提供實踐的基地,將企業再教育提前,保證學生出校門就能為企業所用。
天古裝飾作為我市最大的家裝公司已主動提出愿為學生提供實踐基地,同時他們早在幾月前就已開始對旗下設計師的資格審核考試,通過嚴格的選拔,留下其中精英。據了解,各裝飾公司對設計師的重視程度已日漸提高,希望通過各類手段提高重慶裝飾行業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