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最近一直倡導綠色設計,據統計中國建筑裝飾行業能耗占了50%左右對于整個建筑體系中急需要改近的是哪個環節?
吳晞:簡單來說,綠色設計,就綠色本身而言,我的理解是有兩層含義:一是產品是不是綠色,也就是產品本身是不是環保;二是這個產品對于人體來說是不是綠色,換句話說人是不是得到了環保。很多環保的房子,其陽光、采暖、通風、沒有污染物,這是房子的綠色。而如果人在一個空間里面,覺得熱得不得了,眼睛被光照得不舒服,或者是哪兒都不自在,這是人體是否得到綠色的層面。對于綠色來說,就是一個人的感受和物體的物理存在產生的互動,不過,要這個互動是成功的才能做到真正的綠色。另外,綠色和地球的土地、大氣、水息息相關,考慮到這些之后最后才考慮房子和物。如果單獨提房子和物,還是沒法把綠色講清楚。現在由于哥本哈根會議之后,把低碳提出來了,其實我們國家不管是立法還是管理部門在綠色管理方面的追求還有學界研究實質上還是有成果的。中國人做了很多事情,不是沒有做。只不過是中國現在發展快,問題多,暴露的建筑裝飾行業能耗問題比較突出而已。歐洲和美國發展的時候也存在大量的污染。這些國家曾經也有過,不是沒有,只不過它被解決了,而我們國家來的晚一些而已。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借助他們的經驗,不走他們大量排碳的老路,這是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再有一個問題就是,世界綠色的實現不容易,實現綠色也好,低碳也好,都是需要投入多,享受少的過程,這就意味著我們這代人為了后一代人要讓自己投入多,享受少。如果沒有決心,沒有魄力,沒有這種技術手段來實現這個過程和要求,低碳,綠色,環保還只是會停留在書本的層面。比方說,城市中用那么多的水做噴泉景觀,目的是為了愉悅視覺效果,為了這個效果卻浪費了那么多寶貴的水資源,這不是有悖綠色設計嗎?老百姓以為綠地多了就是綠色,以為太陽能極板滿墻都是就是綠色,不對吧!生產極板是非常非常不綠色的,尤其在硅的實現上有大量污染物呈現。所以綠色設計的實現是一個相互連接的、多元、立體的、需要有多專業配合的,這里有幾個推手:政府號召,設計是創造,企業家和業主出錢,老百姓和業主能夠接受的產品,這才能夠實現真正的綠色。
記者:您是清尚裝飾董事長,作為一個企業的負責人,您對行業有什么期待?
吳晞:這個行業其實還是挺陽光的。近年來,中國城鎮化建設發展很快,建了很多房子,也給我們很多行業從業者提供了很多的商機和廣大的市場;同時,行業主體的發展變化是健康的,而且技術在進步,企業自律企業管理不斷規范化,行業對于國家所要實現的產值以及勞動GDP產值數字的增長,這些事實都證明這個行業發展是很快的。我們作為企業從業者,我們熱愛我們的事業。
不過,和其他的國家地區一樣,家庭裝修的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許多不盡人意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大部分的業主老是抱著自己少出錢,讓裝飾公司多半事的心態。比方說業主花10塊錢,裝飾公司給業主10塊錢的產品值,業主得到了物超所值的產品,裝飾公司得到好的業務,這是互利。而如果業主你只愿意出5塊錢卻想讓裝飾公司給你提供10塊錢的產品值,這有可能嗎?第二個是行業自律的問題。行業出現低價中標,5天的項目要裝飾公司3天干完等問題的頻發,導致行業建設出來的建筑存在很大的質量問題。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中國的建筑20年就要拆,30年就要拆的建筑“壽命短”的根源之所在。結果吃虧的不是裝飾公司是業主,倒霉的是老百姓,是納稅人,是全社會。第三個是有關設計文化傳承的問題。我們國家存在這樣一條不成條的規定,比方說一個公司新的董事長來的時候就要把前任董事長的屋子裝修一遍;大學新校長來了要把上任校長的屋子重新裝修一遍。而許多發達國家,他們有錢,不一定花在面子上而是花在理字上。他們的辦公室里的桌子可能是活動的,是裂的也可能是沒有刷漆的,這反而體現著古老,文化,傳承;至少也體現我這代領導人對上代領導人的尊敬。而我們國家卻忽視了文化傳承的概念。行業文化是傳承的,是家裝設計師一代傳一代的,不是來了就扔掉的。我想以上三個方面問題不僅是我們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是急需要改進的地方。
記者:作為新當選的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第七屆理事會副會長,您對行業的發展有什么建議?
吳晞:目前,我們國家建筑裝飾行業體制上存在許多的不足。比如施工價格體制。現在市場農民工的工資很貴,許多用人單位招不上工人,主要原因就是定額太低。定額比如說是100塊,可是200塊都沒有人上班,那么這樣的施工價格體制要怎么改呢?價格管理單位的門誰來敲呢?企業去敲肯定不會理會,那么該誰去敲呢?另外,改革開放以來,價格體系的制定,利益分配杠桿的調整,怎么樣去權衡這些方面是對建筑裝飾行業起推動作用還是拉后腿呢,這個權衡點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不能看著這些問題說沒有問題,于是投標就低價中標,考核就定額,然后偷工減料,最后樓歪歪,樓塌塌不就是明擺的事了?那么,解決這些問題要誰來當推手呢!
又比方說,設計價格體制。建筑設計作品是終身責任制的。這個設計作品在給客戶輸出之前是要經過三方審制的,五樣圖案連審,代表商才能把這個設計圖的圖簽給你蓋上。不過如果你不給我錢,我就不給你的圖蓋章。其實這個交易是公平的。問題就在于這樣的“交易”在室內設計領域上沒有,所以才有了“扎方案”之說。何為“扎方案”呢?就是把你的東西直接變成我的東西,而且我也不給你錢。這就是“扎方案”。
如果業主和企業老板讓設計師設計一個與國際先進產品接軌的作品。我們看到的作品卻是千面一人,都是抄的,業主會不舒服,企業老板會不舒服,設計師自己本身也會不舒服。可是,作為設計師也不想抄啊,但是,一方面企業老板沒有給設計師提供充裕的創作時間。人家國際先進產品一個項目就是一年,兩年,幾年才完成的,而你的項目讓我在半年就要把方案翻新,這樣設計出來的作品肯定沒有能和國際接軌的質量的。另一方面,企業老板也沒有給設計師提供足夠的用于創作的錢。人家做一個與國際先進產品要花多少錢,而你的是他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那么創作從何而來。另外,業主要求設計師做一個與國際先進產品接軌的作品,那么首先業主你自己需要具備有識別哪些是國際先進產品的眼光。如果沒有,我設計出的作品,不一定是與國際先進產品接軌的。正因為有這樣問題的存在,所以當前室內設計師反而成了業主畫圖的工具,成了老板工作的奴隸。
這就是我們這個行業大部分人的工作現狀。那么如何把室內設計師的設計價格體系調整到符合市場經濟當下發展的狀況下來。協會能做這點事嗎?還有一個就是行業的自律。行業設計從業人員一定要好好學習,別“奔門童”。什么叫“奔門童”——拿畫冊來炒一個,貼一個。設計師沒有付出勞動,那么業主肯定不可能賦予你設計的權利。馬挺貴老會長說:“鼓勵原創,鼓勵設計文化”。行業現在為什么那么多綠色,那么多報告,那么多評比,不就是為了鼓勵創新,鼓勵先進,至少樹立一個標桿,一個先進。所以設計在行業發展的重要性,當下比任何時候都重要。同時把這些人管好也叫行業自律,也是協會的工作。
記者: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祝您今后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摘自 2011年12月20日 買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