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她是中國建筑裝飾行業聲名鵲起的女企業家,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舉措使“新麗”公司從默默無聞到家喻戶曉;輝煌和榮譽面前她淡然面對,處事的高調與為人的低調又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烈的社會責任感,讓她在做好企業的同時熱心于公益慈善事業;的經歷、她的事業、她的人生感悟、她的處世哲學在默默影響著好多人……。
超凡大愛燃激情
——訪上海新麗裝飾工程公司董事長陳麗
★ 本刊記者:孫遜 王飛飛
記者手記:在上海虹橋路一處幽靜的公寓內,我們見到了陳總,之前的種種想象和猜測此時變得清晰而具體。 種種榮耀的光環在她面前都黯然失色,她是一個集美麗和智慧于一身的女人,優雅而又隨和,眉目間自有一種看透人生的從容,歲月的積淀沒在她的容顏上留下太多刻痕,反而更添風韻,她的笑更讓人如沐春風。
記者:陳總,感謝你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我們的采訪,請給我們介紹一下“新麗”公司的情況。
陳麗:我們上海新麗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由香港新麗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與上海建工(集團)總公司于1993年5月18日合資組建,投資金額為2400萬元人民幣,公司具有國家建設部批準的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裝飾設計甲級資質,建筑幕墻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專業承包二級資質,并已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和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記者:公司現在的主要業務范圍有哪些?
陳麗:現在,公司主要從事星級賓館、高檔商務樓、大型會議中心、劇院、別墅、歷史保護建筑等室內外配套裝飾工程。我們具有一整套完善的設計、施工管理體系,設立了七個項目經營管理部,三個設計事務所,還北京、江蘇、浙江和濟南設立了分公司,擁有一大批優秀的設計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
記者:我們從琳瑯滿目的獎杯、獎牌里發現,“新麗”從成立至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所取得的榮譽不可盡數,這些榮譽見證了“新麗”一路走來的成長歷程。
陳麗:在過去的十年里,新麗一直業績輝煌。公司開業以來,已經承攬了一大批施工項目,年產值逐年大幅增長。在已竣工的工程中,中國船舶大廈、上海震旦國際大廈、浦東新區辦公中心等16項工程榮獲國家建筑工程“魯班”獎;浦東國際機場航站樓、上海海洋水族館、上海國際賽車場、上海明天廣場、華府天地、上海金光外灘中心威斯汀大酒店、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干部培訓中心等61項工程榮獲上海市“白玉蘭”獎;上海政協文化俱樂部、上海浦發銀行信息中心生活樓等6項工程榮獲上海市“浦江杯”獎;蘭心大戲院、復旦光華樓等79項工程榮獲上海建工“裝飾精品”工程獎;上海金茂大廈、上海世界金融大廈、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北京金融街麗思卡爾頓飯店、上海鐵路南站、中國銀行大廈等13項工程榮獲“全國建筑工程裝飾獎”。公司還連續四年榮獲“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百強企業”,連續四年榮獲“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競賽優秀公司”稱號,并連續十四年被評為“上海市信得過建筑裝飾企業”。企業發展之初,我們就堅持做精品工程,承攬的都是一些大型的“面子工程”。雖然這些榮譽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可是我們更看重的還是在客戶、業界、社會上的無形口碑。
記者:公司為什么一開始就定位要做精品工程呢?
陳麗:做出這個定位,主要是我個人的原因。我進入這一行業也是機緣巧合,當時是幫朋友做工程,后來覺得這一行跟我很有緣,我本身很喜歡藝術,做建筑裝飾讓我有了很大的發揮空間,而我又是一個很追求完美的人,要做就要做成精品,所以我把它當藝術來做。在不斷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留下遺憾,但是在不斷彌補和感悟的過程中,不容置疑的將不斷提升和接近完美。
記者:精品定位給“新麗”找到了發展的藍海,現在來看,是很明智的。一個公司的發展總會經歷一些不同的時期,新麗的發展又可以怎樣劃分呢?
陳麗:我們“新麗”發展到今天經歷了幾個階段:從1993年成立到1997年是從零開始,一直默默無聞,沒有人關注我們;從1998年到2003年是創業期,這一時期我們開始承攬一些“面子工程”,贏得了大家的認可,為以后的發展打了基礎;從2004年到2008年是企業的輝煌期,我們開始大展拳腳,這一時期所做的工程獲得了許多榮譽,新麗也逐步成為上海建筑裝飾行業首屈一指的企業。
記者:對于企業而言,每個分界點都是見證發展壯大的里程碑,對企業的影響作用不容小覷,給我們詳細介紹下好嗎?
陳麗:“新麗”的發展有幾年是很有紀念意義的。1997年是我們的“光標年”,那時候,新麗還是無人關注的小企業。接不了大的工程,就打不出名氣,所以我決定先修煉好內功,一定要做“大堂”的工程。因為這是一個建筑的“面子工程”,別的部分你做的再好也沒人關注。所以,這一年,我們什么工程也不接,專門去看一些“大堂”工程,看一些細節的處理。沒有經驗怎么辦,從美國請設計師培訓團隊,從香港請專家培訓工程人員,整整一年苦練內功,到1998年的時候,公司迎來了轉機,我們競標得到了上海金茂大廈的工程。我們競標到的還不是“大堂”工程,而是回廊,當時回廊是3000萬的工程,而做“大堂”只有1000萬的工程,但是我還是決定要做“大堂”。不給我做我就去和別人換,就這樣,丟掉了2000多萬的利潤終于拿到了做“大堂”的工程。雖然這種“丟了西瓜揀芝麻”的做法不被常人理解,但我覺得值,我們有了做“大堂”的經驗,以后的業務拓展就容易多了。有舍才有得,大舍方能大得。還有1999年做信息大廈的工程,當時電梯部分瓷磚材料不符合我的要求,那怎么辦,砸掉,重做,這一砸就是二十幾層,那就是好幾十萬的損失,當時好多員工心疼得都哭了。我就是要讓大家都記住這個教訓,做什么事首先都要想到一個責任問題,這樣才能樹立起公司的信譽。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別人憑什么把工程交給你做呢。
記者:在對待員工問題上,“新麗”采用的是什么樣的管理體制?
陳麗:我們的管理體制是軟硬相結合的,公司的規章制度是必須遵守的,這是硬性規定。但是在這個基礎上,又可以有些變通,特事特辦吧。我比較提倡人性化管理,我們中國歷來有重人情的傳統。“用人用所長,留人留其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管理者的職責是什么,就是要了解員工的優點和缺點,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比如說,我這里有一個經理業務能力很強,但是他身上又有一些缺點,怎么辦,就給他配一個副手彌補他的不足。每個企業都希望留住人才,僅僅靠一些物質上的獎勵是遠遠不夠的。“新麗”是給他們提供更多的上升發展機會,讓他們感覺到家的氛圍又能看到發展前途,自己愿意留下來。
記者: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給很多企業都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對“新麗”影響大嗎?你們又拿出了什么舉措?
陳麗:因為行業性質關系吧,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影響并不大,我們員工的待遇不會降低甚至還有提高。受大環境影響,有些企業看形勢不好了就裁員,我們不會這么做,今年我就在企業內部講,我們要把員工養好,可能工程量會下來,但我不會辭退員工,所有員工的待遇也不會降低標準。怎么才能做到呢?辦法只有一個:將過去賺的錢得拿出來!這個責任我來擔,這是一個企業家應盡的責任!不裁員的同時我們還在招人,“危機”就是“危”中有“機”嘛,現在更容易招到好的人才,我們把這些人才儲備起來,作為公司發展的后備軍。公司方面要開源節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每個企業家都要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記者:現在的經濟形勢下,確實需要更多像你這樣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家,你認為什么才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陳麗:社會責任既包括慈善,又比慈善有著更多、更基本、更深層次的內涵和要求。我們建筑裝飾這個行業有這么多的農民工,創造了1500萬農民工的就業機會,幫助農民增加了收入,這是我們行業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體現。我們這個行業也是關系健康、甚至維系生命安全的行業。很多地方都要裝修,如果我們用的材料都是有毒的,不達標、不環保,材料使用不規范,我們社會就沒有健康保證了。所以,我們行業一定要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我們企業一定要盡到自己的本分。
不是一說到社會責任就是捐贈,更重要的是,你要把你的企業堅持下來,并且堅持辦好,在環境困難的時候,守住就是贏!這是對社會的一大支持,是勇挑大梁、勇擔責任的體現。今年我們建筑裝飾行業是平穩的,關了這么多公司,我們行業沒有關,我們頂住了壓力,我們為社會承擔自己的那份責任!
記者:社會責任感是一種比較高的自覺行為,它和企業發展有什么關系?企業又怎么樣做到可持續發展?
陳麗:我的體會是,要做企業家,不做商人!因為企業家和商人的最大區別就在于社會責任,在于品德。
商人可以只講利潤,產品與服務好不好、安不安全、是否健康,他都可以不講,或者只做很次要的考慮。為了眼前利潤,商人可以犧牲責任感,犧牲客戶和消費者的健康,犧牲基本的商業道德,踐踏基本的商業文明。企業家不同,企業家要講品牌,企業家身上流淌道德的血液。尤其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面對可持續發展的挑戰,企業家更要講品德,更要講社會責任,把公共利益、社會總體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視產品的質量和品質,注重公信力,以贏得業主、客戶的信賴,贏得公眾的信賴,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可持續發展氛圍。
當然,企業是經濟實體,是“經濟人”企業家很需要利潤,但是企業家不是只講利潤,企業家更講長遠、講責任、講商業品德、講商業文、注重可持續發展,注重對企業、家庭、社會的三大責任。所以,我一直強調,我們要做企業家,不做商人。
尤其是我們建筑裝飾行業的企業家,不能做商人,更不能做包工頭和小老板,一定要堅持辦好企業、注重質量、注重環保健康、善待員工。包工頭和小老板是什么狀態?就是我今天賺了錢拿回家,明天一遇到困難,一沒有工程,就散伙了,就捐款跑了。前一段時間,很多在上海的外地商人都跑掉了,錢賺走了,人走了,一個晚上一萬多家企業關掉。我在想,這些人的社會責任哪里去了?這不是企業家的做法。
記者:你的一些說法和做法已經得到了業內人士和社會的認可,這些思想也算是“新麗”的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了?
陳麗:在企業發展初期,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企業發展起來之后,就會有一些來自企業的東西影響老板的思想,兩者相互促進。一個企業只有敢于擔當社會責任,從長遠利益出發,努力提升行業形象和企業形象,才能不斷發展。
品德是品牌的靈魂。現代社會的商業競爭歸根結底是品牌的競爭,是企業品德的競爭,是商業文明的競爭。在經營過程中,實現利潤過程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兼顧市場、利潤、質量、品質、盡到自己的責任和本份,為業主、客戶、消費者的健康安全、生命著想,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口碑、形成品牌,才能為企業自身開辟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實現企業、社會、客戶的多贏。
記者:我感受到,在你的思想中,社會責任沉甸甸的,你的人生經歷復雜、曲折又豐富,在你的人生的長河中,哪個階段讓你值得追憶、難以忘懷呢?
陳麗:應該說還是從軍經歷對我影響比較大,在軍隊中磨練了我的意志,也培養了我不畏艱險、吃苦耐勞的品質,這是讓我一生受益無窮的財富。
記者:按照社會上的說法,你是一個成功的女人,你怎么看待自己呢?
陳麗:每個人看待成功的標準不一樣,經濟和物質上的擁有、社會所賦予你的一些榮譽并不代表一定成功了,我覺得我的成功是在人格上,因為我會影響到別的人,讓他們在人生態度上有所改變。我的影響力越大,改變的人越多,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永遠記住一句話,有得必有失,成功就是你對過去所做的一切回頭去看的時候覺得無憾。過去所得的一切都會歸零,就像你在走臺階一樣,只是又多上了一級,想再往上走還是要靠努力,時刻都要有危機感,今天只有努力,明天才可能生存。我們今年年初也接到一些標,但被我全推掉了,我覺得我們企業又到了一個非常階段,需要歸零,重新調整。
記者:你所說的這次歸零,是不是和1997年在本質上有相似之處,準備修煉內功呢?
陳麗:這次和1997年不一樣,這次是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家都在講這個事情,公司內部也出現了一些浮躁情緒,所以我們要拋棄以前那些榮譽帶來的光環,不要有傲氣,不能張揚,因為驕兵必敗,張揚起來離滅亡也就不遠了,正確的態度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來面對,寵辱不驚。另外自己的眼界要放開了,更多地看到別人,你的世界也就隨之廣闊起來了。
記者:聽說你是信佛的,看的出來,佛學思想已經融入到你的企業管理企業文化中,但是你做事的風格有始終追求完美,這兩種理念是不是有沖突呢?
陳麗:不會有沖突,其實我的思想不僅僅限于佛理,其實是融合了儒釋道的思想,以前是要求完美,但現在是力求做到圓融,這是一種更高的的境界。因為做到完美可能會有人不滿意,但是圓融就是要我完美的同時又讓大家都滿意,達到多贏。佛家思想只是在人生態度上做出指引,屬于精神層面,而我做企業又屬于物質層面,兩者并不沖突。佛理能讓我對自己人生有更清楚的認識,以更平和樂觀豁達的心態對人對事,“寬于待人,嚴于待己”出現問題先從自身找原因,讓我的人際關系更融洽,會更好的幫助事業發展。
記者:您除了是一個著名的企業家之外,還兼任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副會長、上海市裝飾裝修行業協會副會長、全國工商聯女企業家商會副會長等頭銜,這就意味著肩負更多的社會責任,您平時是如何處理好事業家庭的關系呢?
陳麗:我每天都很忙,像今天剛剛開完會就接受你們的采訪。我下午還有還有兩個會在等著我,像金融危機的問題、企業發展的問題、社會活動方面的問題我都在關注。但是我覺得最關鍵的還是一個心態問題,做任何事都不要強求,隨緣、隨性往往會做到最好。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三層責任——對家庭、事業、社會,哪方面的責任都要盡到。處理好這些關系,前提是:自己先做到寬容豁達,得到更多的人的理解和接納。所以我現在做好企業管理的同時還會更多地關注社會、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慈善活動,包括我的朋友、公司員工都有我的手機號,有了難題都喜歡告訴我,我也樂意開導他們,我的體會是幫助別人,其樂無窮。
摘自 2009年03月31日《門窗幕墻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