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劇場室內裝修工程案例解析
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工程坐落于美麗的大連港、緊鄰大連客運碼頭、未來的游艇碼頭。總建筑面積為14.6819萬平方米,建筑總高度為59.43米,擁有1598座的大劇院,及大小會議室。我們有幸承建的大連國際會議中心這座美麗的建筑最核心的區域的深化設計和施工工作,1598座中心劇場。她可以承擔大型歌舞劇演出在內的多種演出活動。
大連國際會議中心
大連國際會議中心
大連國際會議中的主體結構主要為鋼結構體,包括核心區域中心劇場,整個結構完全有幾萬噸鋼材組裝而成,從池座、樓座、高空天棚等都是鋼結構,劇場內部裝修在劇院建筑中是非常另類的,整個劇場墻面為進口陽極氧化A5系穿孔鋁板,鋁板后面配備吸音幕簾及弧形聲學隔墻,在幕簾前面安裝音響設備達到環繞音響效果。劇場分為三層樓座,這在中國劇院建筑中也是僅有的例子,三層樓座攔河是由三層石膏板面層完成的三維曲面造型,在面層上安裝了4000個GRG擴散體達到漫反聲效果。無論從設計還是施工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大連國際會議中心
大連國際會議中心
在歷時一年半的緊張施工后,我們終于圓滿的完成此次任務,并按時交付業主進行了沈陽軍區前進歌舞團的慰問大連建設者的演出。在此次劇院深化設計及施工中總結出許多的深化設計及施工難點問題,現從中列出幾個典型例子和大家一起討論分析:
案例一:劇場樓座及池座鋼結構設計及施工方案分析。初次進入大連國際會議中心中心劇場區域實地考察,我們就發現了這個劇場非常特殊,施工難度極大,深化設計任務重,劇場分三層樓座一層池座,樓座及池座需重新焊接鋼結構基礎才能進行面層施工,這和以往的劇場樓座和池座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有著很大的區別,此部分的工作任務無形中加大了很多。項目部組織施工人員進行現場實地測量,著手進行了深化設計工作,最開始我們的鋼結構設計只是普通的鋼結構深化設計,同原結構的鏈接方式都是直接滿焊的形式,我們把深化設計圖紙報給負責劇場聲學設計的MBBM聲學咨詢公司后,被否定了,對聲學要求極高的MBBM要求所有和原結構鏈接的方式必須要有聲學處理,杜絕出現聲橋的現象。那就是要求次生結構必須和原建筑結構有一個緩沖層,經過多日的思考和資料的搜集,我們從以往進行魯班獎評獎過程中了解的機房基礎減震設備得到了啟示,在原結構與次生結構鏈接用兩塊12mm厚鋼板鏈接,鋼板之間放一層減震墊,鋼板與鋼板用螺栓鏈接,螺栓套減震圈,達到完成減震的作用,避免劇場外的聲音與內部聲音的直接傳到,為了達到雙重保險的作用,在劇場外走廊連接劇場內的所有工字鋼全部用鋼板包裹并在里面灌注細沙,完全斷絕了聲橋的出現。這一方案基本解決了鋼結構劇場聲學處理最大的難點聲橋。
深化設計的完成只是這份工作的開始,施工是完成成果的關鍵,在進行次生結構立柱同原結構連接施工中,我們進行了現場放線定位點位,然后進行預埋焊接,減震墊安裝,我們發現直接先放減震墊然后焊接整個減震墊都融化了,減震墊的效果基本消失了,這肯定是聲學不能容忍的事情,最后我們又重新進行了深化,將于原結構連接的立柱分成兩段,在立柱之間用兩塊鋼板連接,先將鋼板分別焊接在兩段立柱上,在鋼板與鋼板之間放減震墊和連接鋼板的螺栓上安裝減震圈,隨之解決了施工的難點。
附圖:次生結構與原結構聲學連接圖
案例二、劇場攔河GRG擴散體深化設計及施工;由于整個劇場墻面為穿孔金屬鋁板,且鋁板后面安裝了吸引幕簾,可以說國際會議中心劇場的吸聲效果非常之到位了,在聲學慢反射方面主要是依賴于攔河GRG擴散體來實現這一要求。但原設計的攔河擴散體布局非常凌亂沒有規律可言,從施工管理角度考慮成本太高難度太大,我們對攔河擴散體在犀牛圖上進行了測量和分類,結果有40多種不同大小的擴散體規格,總共有4000多個,等于說需要進行40組開模制作加工,每組只需生產100個左右,從工程成本角度考慮是極不可取的事情,項目部進行了分析和整理,最后從中挑選出了9種不同規格的擴散體,有規律的進行了排版,即保證了聲學要求也達到了美觀,最后得到了聲學顧問MBBM及國會總設計藍天組認可。
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將4000個擴散體在電腦上排版并按照1:1的比例打出白圖現場直接貼在攔河上定位每一個擴散體的位置,最后我們安裝完成的GRG擴散體同圖紙基本沒有出入,完全達到了設計師的要求。
案例三:劇場照明燈具智能控制的事故分析及劇場藍白光的增加,在我們進入大連國會的第一天的電氣圖紙會審中,根據以往劇院電氣施工的多年經驗,我們提出了劇場照明智能控制存在的問題,在系統圖中國會劇場照明的智能控制沒有進入可控硅室而直接通過強電房的配電箱來控制;側舞臺沒有藍白光照明等設計失誤之處。但前期沒有人把我們提出的問題放在心上。在演出臨近的時候這些弊端一個個暴露了出來,在進行劇場照明智能控制調試的過程中,90%的智能控制模塊全部燒毀,整個國會都在查找解決辦法,但是一直未能找到問題所在,從國際會議中心變電所----配電箱----末端裝修線路及燈具問題排查發現沒有出現問題,最后我項目部提出智能控制未經過可控硅室轉換存在問題,但是大家還是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最后取消了智能控制,直接用手動控制來應急演出場燈控制問題。這可以說是國際會議中心工程一個非常大的敗筆。
在側舞臺需增加藍白光的事情上,國會這邊的設計師也是沒有接受我們的意見,認為可有可無,一直沒有同意出圖。但我司早就知道這個問題在演出之前肯定會暴露出來,在保利公司進場及演出歌舞團都提出了側舞臺增加藍白光的問題,最后業主還是找到我們來深化設計。由于我司早已經準備好了這項工作和材料,在業主下指令到施工我們只用了5天時間就完成了深化設計及施工的工作,讓業主看到了我們做事效率和劇場深化設計及施工的優勢。
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工程劇場的設計并非是由有著多年的劇院設計的設計事務所來完成的,可以說在設計的前期就存在很多不可取及未完善的問題,在深化設計及施工過程中,我們提出很多建設性的問題,從面光橋舞臺燈光角度不夠的問題解決、踏步燈照度太亮的照明弱化、劇場靜壓箱的增加及深化設計和施工、次生結構聲學處理的深化和施工、三維曲面攔河的現場施工方案、攔河擴散體的優化和施工、側舞臺墻面藍白光的增加、場燈智能照明控制的事故分析等等問題。一個工程的完成其實就是一本知識豐富的工程教科書。
管理中心大連項目部:吳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