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莊嚴地走著。
這一年,厚重的中國建筑史愈加豐盈。
這一年,有些目標越來越遙遠,但有些方向越來越清晰。
我們紀念這一年的繁華,也紀念這一年背后的傷痕。
收獲,是中國夢的最佳記錄。
對普通人來說,這是辛苦的一年,而對贏家們來說,這是金碧輝煌的一年。從未有哪一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的財富數字實現過如此驚人的增長;也從未有哪一年,房地產商的業績如此令人目眩。
在今年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95家中國企業榜上有名。而在僅有的全部10家入圍建筑企業中,有6家出自中國。我們與世界的距離如此之近,我們與世界的對話如此之多。中國建筑企業,在鋼筋水泥的舞臺中央,優雅而從容。
國家掀起審計風暴之初,我們還只是謹慎地表達自己的敬意;而當新一屆政府不為成規所囿,在改革的進程中勇敢破冰,嚴查地方債務黑洞之時,我們要朗聲說出心中的激賞,為我們的國家在這一年所取得的成就大聲喝彩。
有這樣一些企業,或脫胎于沉疴,或跌落于貪欲,或如繁花急綻,或已黯然褪色,但在這一年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驚喜,引發了我們激烈的爭論和思考。金螳螂牽手HBA,建筑裝飾行業首單跨國并購落地;中聯重科再度出手,收購全球干混砂漿設備第一品牌M—TEC;中國首家建筑設計公司梁黃顧建筑師(香港)事務所母公司思城控股成功上市……而一些與企業相關的人的命運,則在這一年里留下了深刻的折痕。無論是豪賭“世界第一高樓”的張躍,“中國BT模式鼻祖”嚴介和,還是王健林和許家印這對“宿敵”,讓我們記住他們。
有這樣一些建筑,寫滿了設計師的奇思妙想,串連起新技術、新材料、新模式,卻陷入了種種樣樣的紛爭。號稱在建“中國第一高樓”的上海中心大廈,與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被調侃為“廚房三件套”;“大褲衩”獲得2013年度全球最佳高層建筑獎,與此相呼應的人民日報新大樓被封“迪拜帆船肥胖版”;2013年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國際獎名單公布,集“馬蜂窩”“墳包”等各種綽號于一身的銀河SOHO赫然在列……建筑是一門藝術,并非所有的設計都能在最初得到認可和尊重,包括那些如今被奉為“國寶”的古建筑,或許也有過一段晦暗的曾經。但無論如何,這些承載歷史的建筑,依舊值得我們肅然起敬。
毫無疑問,我們身處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物質的極大豐富,國力的極大增強,都表明這個國家正呈現出一種蓬勃的發展態勢。
但是,仍有一些信息不能被我們忽視。這個國家的體量是如此龐大,行進步伐是如此之快。你可以體會到一個新聞人的幸福,有如此多的故事可以書寫;也可以體會到一個新聞人的無力,太多的事故一再重復。
遺憾,是另一個維度。
“國五條”落地,不少城市的房價卻屢創新高;蘆山地震,斷壁殘垣,引發我們對建筑安全的再思考;錢荒來襲,利率市場化遭遇信任危機,中國式雷曼風暴預警仍未徹底消除;數次大范圍霧霾過后,我們不得不打響“空氣保衛戰”;那些在建筑工地揮汗如雨的人們,依舊沒有換來一張通往幸福的車票。
還有,水災肆虐、地陷頻發,腳手架斷裂、模板坍塌,在災難和事故中離開的人們,將他們的時間和呼吸永遠留在了2013。我們紀念這一年的離去,只是為了人們不再承受本可避免的傷痛。
走在屬于我們的光榮之路上,我們深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中國夢,是每個人的榮耀。這就是為什么在蘆山地震發生之時,無論我們身在現場,還是千里之外,都曾感受到舉國一致的悲傷;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之時,無論我們高居廟堂,還是身處市井,都曾豪氣萬丈,拍案叫絕。
未來,讓我們兌現對應然之事的承諾。
我們盤點這一年來為擁有一個更美好中國而付出過的人,他們通過自己的堅守和努力,讓他們的夢想成為中國夢的一部分。
我們盤點這一年來以建筑之名而發生過的事,它們令每一個中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改革帶來的各種變化,各種不安、躁動、欣喜和迷茫。
我們還有一天時間來作別2013,我們也有時間,紀念那些在這一年建設之路上辛勞走過的人們。
這些尚存記憶溫度的人和事,帶給我們的震撼和沖擊還猶如昨天,在即將到來的2014亦會繼續。
你好,明天!
【內容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