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商業模式創新
國家科學技術部辦公廳副主任、調研室主任、研究員胥和平: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企業界的朋友們,非常榮幸能夠參加第二屆科技大會,這次大會明確提出“科技驅動發展,綠色引領未來”這個新的發展理念。按照大會的安排,結合當代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動態和走向,介紹一些情況。
國家科學技術部辦公廳副主任、調研室主任、研究員胥和平
在十八大上,中央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是我們事關長遠,影響全局的重大戰略。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發展,從科技創新的角度上講,這個世界發展了迅速的變化,我們確實面臨新的形勢、新的情況、新的問題。最近幾年大家討論比較多的一個問題,在本世紀上半期的發展變化,將深度地影響著世界未來的走向和發展格局,影響著我們科技改變響著各個行業的發展,所以我想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點情況。
近現代以來,世界五百年發生了幾次大的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到了本世紀因為過去整個一百多年世界科技的進步和工業革命的深入推進,世界革命發生了新的變化,大家說再面臨一次新的工業革命,這個問題討論的非常深。金融危機以來我們看到了各方面新的表現,科技成果大量的出現,工業創新非常活躍,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產業面臨著深度的調整和轉型。這個影響是全方位的。一些專家在判斷大的形勢的時候,形成了一些共識。在未來的三五十年,全球產業變革深度推進,將持續發生兩個方面的巨大變化。一個是發生深度的能源變革,由現在集中式供應體系轉向分布式供應體系,第二是轉向智能制造,這兩場變革對世界的影響非常大。
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成為助推產業變革的重大力量。各個國家在創新上加快了步伐,在重點產業的培育上進行了重大部署,進展非常之快。這種態勢我們感覺到是影響全球變革的一種大格局的戰略。大家集中的認為,上世紀初,1910年前后發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到現在世界整整走了一百年,支撐這一百年的主導技術和產業發生了變化。當時大家熟悉的鋼鐵、化工、汽車、鐵路、航空等等產業,被稱為傳統產業。增長的動力沒有以前那么強烈,整個的產業鏈面對整個轉型、調整,甚至衰退。我們講總1910年到現在整整一百年,世界走過一百年走到今天,到2008年標志著這次工業革命的進步。現在依靠新興技術推動新一輪的經濟增長開始,因為新的技術不斷推廣業務,導致了產業的形態、商業模式的巨大變革。
企業的營銷,過去傳統的營銷現在是網上營銷。企業的產業經營,過去固守產業的邊界,一產業、二產業、三產業有固定的產業邊界,現在產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跨界競爭非常的激烈,大家想干的好好的,不知道哪闖進一批人就把你的飯碗打掉了。過去談生產的時候一定談技術、場地、裝備,現在沒有了場地、裝備照樣可以很好。
北京有一家企業引起了大家非常大的興趣,小米科技,很多人知道小米手機。一個僅僅成立兩年多的公司,在它成立兩年時間里,把銷售收入搞到100多億,手機賣掉700多萬。他沒有自己專業的龐大研究團隊,也沒有自己固定的銷售網點。他的生產是通過委托富士康這樣的企業生產的,研發是委托摩托羅拉這樣的研究院為他研發,銷售是網上。一下給人眼前一道亮光,原來制造業可以這樣做,非常有意思。一個新的商業行為出現了。虛擬生產、網絡化的生產將日益成為生產的主流。
與此同時,我們面對的市場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商家面臨的同質化的市場。簡單講消費的基本訴求是相同的,或者說差異不大。一個產品有此可以賣到幾萬、上千萬,這個產品仍然存在,但是市場在逐漸的縮小。個性化的需求、個性化的市場在迅速發展。
商家們用了一個有趣的詞來描述這種情況,說我們正在面對一個碎片化的世界。市場結構的變化,市場需求的變化,直接導致經營理念的變化。過去我們專注技術,專注某一個產品,專注某一個產業的訴求,做的非常精致,這是對的,但是現在僅僅這些不夠,提高解決方案,開始把一個產業和相關產業融為一次綜合性的思考。
我上次碰見了一個小伙子,說你干什么的?說我是提供工廠動力方案的。覺得很有學問,等往下一聊發現原來他是搞火爐脫除塵,這里他整個這個動力系統他搞明白了。因而他可以轉向為整個生產企業動力服務,所以叫動力服務。
我去調研一個企業的時候他們提出一個理念,說以前就是做能源供給的,現在理念提升了,現在是做什么的呢?說我們是為整個城市提供能源解決方案的。后來我們進一步了解,向他們學習才明白,開始搞天然氣供給,后來搞新能源,搞太陽能發電、垃圾發電、污泥發電等等這些東西,再到新型能源系統,一個新的能源系統就起來了。所以他們變成了泛能源,無所不在的能源。所以隨著經營理念的變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整個業態發生了變化,本質是商業模式發生了變化。
現在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當我們在談一個企業發展的時候,談一個產業發展的時候,自然要想到你的搞法是什么東西?隨著商業模式在國內引起討論差不多十年了,最近四年比較熱,通俗的話講就是搞法變了,生產的方法變了,營銷的方面變了,研發的方法變了,整個的方式變了,這個東西變了。最實質的東西是跳出了單純了生產和服務,著力構造從充滿活力的市場。應該說我們整個對我們傳統產業經營歷年很大的提升。
我們剛開始講我們可能正面臨新的工業革命,專家們現在正在討論從現在開始我們正在發生第三次大的工業革命。其實他講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有非常深刻的思想,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大規模制造。在上一次工業革命里我們把各個產業部門相對固化,搞工業、運輸、加工、服務的等等,這是典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思維模式和工業遺產。現在到了當代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由于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深度融合,由于先進的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普及,使得我們的營銷、我們的生產、經營管理各個方面面貌發生深刻的變化,因此企業的形態發生深刻的變化,商業模式產業的形態發生深刻的變化,因此企業的經營模式也要發生深刻的變化,這就是我們討論商業模式變革,就是產業變革的實質。
面對這種變化中國的企業也面臨著轉型發展嚴峻挑戰。我們講國家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國家要轉型發展,它的基礎就是企業轉型發展。中國的企業經過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輝煌成就,保證像我們建筑裝飾行業,僅僅十年一批創新型企業成長起來,研發力量不斷的壯大,市場成長潛力非常巨大。那天我請教了一下,我們的竟然占國際經濟的5%,是支柱型的產業。
但是我們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現在對中國企業和環境有各種的分析,有幾個問題要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第一,我們面臨著技術經濟的全面轉型,剛才講新工業革命要來了,全球工業變革要發生,而且這個變革是百年之變革,我們所面臨的很多產業,所依靠的技術要發生變化,產業的形態要發生變化,增長的主要方向要發生變化,所以這個變革是全方位的。
第二,發展成本的全面上升。這里包括了我們的要素成本,包括資金的成本,還有環成本、社會成本等等成本。這些成本在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存在,但是并不明顯。比如建筑行業最典型,僅僅幾年前一個裝飾一線的工人一天的工資也就是七八十元,現在工人告訴我,在北京這個地方一個技術大工的工資每天300到400之間,月收入超過一萬,僅此一項企業的利潤空間就大大壓縮。這還不包括其他的原材料成本的上升、管理成本的上升等等一些。而且現在我們又講究綠色發展,整個對綠色生產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環境的影響要求越來越高。還有對工人的關心,工人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就是社會和諧發展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說成本全面的上升。
第三,發展面臨新問題新要求。比如低碳發展,比如過去從來沒有說過碳排放的問題,2004年英國提出來了,2008年哥本哈根形成了范本,馬上就有了生產標準,碳的問題成為發展的基本問題。我們看一些材料說的非常有意思,中國的汽車生產2000萬臺的生產能力了,突然發現這些汽車碳排放都不達標。我們很多企業都面臨這樣的情況。上一次我們講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很多產業都是高碳行業,這是非常大的問題。
這三大問題是擺在我們企業面前非常重要的問題。面臨這些問題我們可能要重新思考,中國企業發展過程中曾經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八十年代資源要素驅動,你有投資、技術、市場等等這些東西就做起來了,因為你面對一個短缺的時代。九十年代是基本需求全面過剩。進入了靠效率驅動的發展階段,只有干的好的企業才能做起來,效率高的企業才能做起來。到了新世紀管理好的企業也未必能掙錢,摩托羅拉不行了,索尼有困境了,曾經管的非常好的企業不行了,因為我們進入了靠創新發展的階段。當全世界手機都賣不下去的時候,喬布斯出來了,依靠創新占領了全球手機市場的高端。靠的不是生產能力,不是資本的堆積,是靠真正的創新。為什么喬布斯走了以后引起大家的熱議和思考?這個東西真正反映了我們當代變革深層次的問題,要引發思考。
經過了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很多產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其實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現在我們在理論界各方面的研究經常講這句話,我們從跟隨者到模仿者,到并行者,很多領域我們已經成為領跑者。我們跑著跑著別人不跑了,鋼鐵人家不干了,紡織人家不干了,挖煤不干了。跟中國干沒法干了。我們再往下跑突然發現方向迷失了。請大家注意,這是非常大的問題。我們正在講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們用自己的努力沒有問題了。其中有一個背景是什么呢?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基本上按照歐美人走過的成功道路在走。你干了什么我趕緊引進來我干。他們探索過失敗了然后成功了我們再干,這對跟隨著、模仿著、并行者的成功率是非常高。如果他們不干了你的風險就很高。我們企業界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大的把握,我們掌握總體情況,很多企業家都很聰明,在很多決策方面成功率比較高,但是現在面臨整體情況我們要探索,我們要引領世界發展往哪走。
中國的建筑業全世界最大,世界的建筑業搞了幾千年、幾百年本質沒有太大的變化,很多傳統的工業用了很多年,這些在不斷的推動整個建筑行業的進步。再往后走突然發現很多新的理念、新的問題就進入了我們這個行業。新材料的應用,新的能源材料,新的居住理念等等,包括生活方式都擺在了我們的面前,我們的行業不再是修房子的行業,將成為引導生活方式的行業,這個問題我們要思考。
現在我們面臨引領行業往前走這個神圣而重大的問題,我們很多行業發展要發生變化,我們要走出傳統的結構框架,不能在房子上談房子,在建筑上談建筑,可能沒有出路。我們像一直在談農業問題,在土地上解決農民問題永遠解決不了“三個”農民問題。剛才講的小米的故事,你說它是干什么的?它是高端產品的制造商,但是它的做法幾乎跟大家都不一樣。
這兩年我們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大家熱情很高,我們到全國調研,發現問題的最大原因在于很多人只用傳統產業的思路搞現代產業,搞現代戰略新興產業。什么是產生發展思路?產能至上。因為上一次工業革命的本質是大規模制造。所以大家的規模上來就了不得了。很多人在謀劃發展的時候,上來就是產能,全是產能。其實產能沒有那么重要,關鍵是你要做什么,新東西在什么地方?新引擎在什么地方?這才是真正需要關注的。可惜我們很多人的思路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框架里走不出來。
另外要調整我們的工作思路,我們搞建設、搞企業肯定要發展。但是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新興的商業模式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可以投資具有盈利價值的。
從這些來講,我們談新的工業革命、產業變革有很多深度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還有一個問題,提高企業的基礎核心能力。
這些年我們中央提的非常提高企業的基礎核心能力。我們和企業界朋友交流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常識性的問題,基礎性的問題沒有解決好。大家都在講談了很長時間是有偏頗,大家想談創新就是科技,科技就是科研,科研就是有專利。這是對的,但是毛病在哪呢?我們把創新理解窄了。
2007年歐盟統計數,專門出了一個關于創新的指標體系,叫創新策略指標體系。創新有四種方式,產品、工藝、營銷、組織創新。沒有說科研的事。我們覺得很有意思,我們大家都談的科研為主的創新,在國際創新理論界不討論。他們是把科技成果作為創新的基礎條件,你沒有科技成果什么也變不成,但是有了這個東西,第一個是引入一個新技術,開發一個新產品。所以創新的本質是新技術成果的應用。依靠科技把新產品做出來,新市場做出來,新產業做出來,這是創新。不能把創新僅僅局限在研發環節。
所以我們經常和很多朋友討論,說搞創新,搞創新等死,搞創新找死。這是我們強調創新的風險,這肯定是對的,但是很大程度上與我們長期局限在科研領域,對研發活動環節有很大的誤解。所以提高創新能力的面要打開,講我們的科研成果,講成果應用能力,講商業模式創新的能力,講進入新市場的能力等等這樣的能力,這是我們中國市場缺乏的。用時間軸可以看到很多企業擁有大力的專利技術,但是產品就是不行,企業的競爭力不行,毛病就在這。
我們講了喬布斯、小米,這些企業的重點在哪?肯定有它的核心關鍵技術,但是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上有新東西,所以企業就出來了,它有的是真正的創新能力。
圍繞這個東西我們企業界的朋友想想,我們需要理性的技術策略,我們要重視核心關鍵技術,我們要重視配套技術,重視實用新興技術,重視技術的系統集成能力。技術都是現成的,可能有新的,但不是每個都是新的,但是他集成起來了。我們要把這個理念深入進去。
另外,充分利用全球的創新資源,利用研發外包的形式,提高我們的研發水平和成果應用的水平。這些新問題都需要我們探討。
還有找推進商業深度。
剛才講了商業模式創新到了發展大趨勢,現在在每個行業里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由于網絡技術的迅速推廣,使我們制造業、服務業的邊界越來越融合,三次產業的劃分現在看越來越不適應要求。現在農業是第一產業,后來其實第一產業就是種植養殖,但是現在從種植到養殖,到終端一系列的過程。在山東蔥是兩三毛,到北京是兩三元。這里整個就是農業,再往后走還會加深。
今年春天的時候我去安徽看了農業科技型的企業,非常有意思,搞農業物聯網。他搞了37平方公里的精品農業的種植基地。然后通過物聯網從農田管理、收割、儲運、加工、交易結算,把這一套加起來就是現代農業體系。這給我很大的啟發。如果你一直在三畝地談農業,能長多少東西,后面的遠遠沒有進入。農業是這個道理,很多領域道理。
我們剛才講綜合解決方案,過去建筑僅僅是建設施工,往后走很多新理念出來了。我們的建筑和節能、產能,建筑自身發生了變化。再往后走,一個建設小區整個與他的生產、生活、環境又融為一體,又提出新的發展問題又出來了。再往后新型社區的建設又出來了,再往后新的生活方式出來了。所以建筑僅僅停留在住房子上是肯定不夠的。
陳秘書長告訴我,現在全世界旅游你看什么?就是建筑。說我們看文化就是看建筑,因而建筑業是最大的文化產業。對這個問題我們先討論這么多。當然我們還處于發展中國家,仍然比較落后,給大家盡可能解決擋風避雨的房子問題是對的,但是再往后走就是解決文化的問題。因而建筑就從簡單的建筑施工到環境建設、社區建設、產業發展整個生態文明建設就融為一體。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學會創新思路,敢于創新。
我們很多企業家非常成功特別是制造業的企業家,這么多年為國家,為自主企業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有一點我們非常清楚,我們這么多年大體上沿著人家探索的成功道路在走。特別是這一百多年我們談的鋼鐵、化工、飛機、汽車等等都是發達國家反復實驗成功的東西,我們引進來就生產。其實下工夫管得好就賺錢了。還有更多的企業家由于中國存在短缺市場就賺錢了,所以說我們很多企業家一不留神就把錢賺了。現在看世界型的全面過剩,這是世界的問題。面對全球轉型歐洲人也沒有弄好,美國人也不行了,日本人停滯二十年了,問題出在哪呢?因為全球百年革命沒有過去,這個話題非常有意思。我們下一步怎么辦呢?我們往哪投呢?一個挑戰性的問題向技術投資、新產品投資、新的商業模式投資,這些問題我們都要思考。但是今天不講,因為我們積累不足。
一個有趣的現象,資本市場有錢了以后做什么呢?炒綠豆、大蒜、樓盤,開地下錢莊,很多人批評,但是也沒有辦法,因為除了這個他不會。這對整個中國界形成了全面挑戰。我還是回到我那句話,中國企業界很勤奮、聰明,但是你要注意,你商業的事整明白了,面對全球產業變革的事你正在學習,你兜兒的錢不多,一弄可能砸了就完了。
所以我們深入的研究一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規律,研究一下產業鏈的變革,來謀劃整個企業的發展。這些問題可能對我們各個產業都非常重要。尤其對我們這樣的建筑裝飾行業更加重要。
剛才會上我們講我們是非常充滿活力的產業,我非常贊成。建筑行業非常古老又新興的產業。我們說古老是因為有人類以來就有建筑。我們說新興是由于現代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的出現,使我們這個產業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給世界交了非常漂亮的卷子,以后還有三十年我們要成為現代化的國家,我們的挑戰很大,但是我們的發展空間也很大,前景非常廣。
早上來的時候我們還在討論,中國的前景我們怎么看?我是充滿了信心。中國各個產業取得的進步步伐之快,不像媒體界批評的那樣,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我們中國的企業界創新能力是非常強的。去年12月份世界知識產權的一個報告,說中國的創新能力全世界排34位,中國的創新效率指數排全世界第1位。這和很多媒體的批評是不一樣的。當然這個研究團隊研究的不一定非常對,但是要看到我們的進步。中國各個產業,特別建筑裝飾產業群的進步。
我把這個簡單的情況給大家落實一下,只要堅定不移的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積極應對全球新科技革命大趨勢,著眼長遠,務實操作,一定在推動行業的進步上會有更大的成績,在加快國家進步上作出更大的貢獻。謝謝。
主持人:剛才胥和平講的行業革命創新很值得我們思考,二十世紀的競爭再也不是技術的競爭,服務的競爭,是商業模式的競爭。商業模式促進我們的服務,促進我們的技術。我希望我們的企業家認真的思考。
下面請中國裝飾協會的副會長的陳麗女士演講,是上海新麗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歡迎陳麗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