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突——很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事情可能都是禁忌
任何新事物的誕生都不免伴隨爭議,尤其在那個習慣了簡陋的年代。負責主持長城、建國兩個項目的原國家旅游總局副局長、外資辦常務副主任莊炎林回首那段歲月時,感受最深刻的是兩個字:觀念。觀念的沖突,觀念的開放、突破或者說解放……
破土動工后,建國飯店的工地并不太平,甚至連笨重的攪拌機也被掀翻。莊炎林心里很清楚是什么人干的,但這些不是普通居民,幾次交涉,毫無效果。只好打—份報告,直接送交鄧小平。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做了一回派出所所長,他在報告上批了11個字:有理也不得取鬧,何況無理?!這才保證了正常的施工。
白天鵝賓館是當時廣州的高點,軍事部門出于當時的防空意識,要求在樓頂建設高射炮臺。在葉劍英的干預下,賓館住客們才不用受驚嚇于頭頂的重型武器。
長城飯店是中國第一個玻璃幕墻建筑物。這個現代化的設計,在那個依舊被“左”的思想束縛的年代,被指責為不中不洋、不倫不類。最后,選址不得不由朝陽區東四十條附近更改到三環外的亮馬河,因為有人認為這樣的建筑放在市區不合適,有傷風化。
國內低息貸款籌建的華都飯店因為未經有關部門同意安裝了澡盆,北京市旅游局原三名副局長一起寫了三次檢討才過關。
是的,在那個年代,很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事情可能都是禁忌,而禁忌被打破很多時候需要外力的作用。幸好,時代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的。
正是在這些中外合資賓館的建設過程中,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突破。“港澳地區和國外的建筑商蜂擁而入,他們在我國建筑裝飾工程和裝飾材料制品市場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雖然我國付出的代價是相當昂貴的,但是,由此引進了現代裝飾技術,促進了裝飾材料制品的發展,培養了現代建筑隊伍。”張恩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