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設計活動 > 內容頁

2018深圳設計周完美謝幕 “設計的可能”探索永不止步

來源:中裝新網 時間:2018-05-02 14:56:55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為期 11天的2018深圳設計周于今天圓滿閉幕。本屆設計周以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和設計互聯|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為“雙主場館”,兩處深圳文化新地標見證了城市又一年的設計盛宴。

2018深圳設計周主視覺海報_副本.jpg

  (2018年4月30日,深圳)為期 11天的2018深圳設計周于今天圓滿閉幕。本屆設計周以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和設計互聯|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為“雙主場館”,兩處深圳文化新地標見證了城市又一年的設計盛宴。設計周期間,兩個主場館共迎來約15萬名觀眾,設計周最后一天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觀眾數量更是超過1 萬人。外圍展各項目觀眾不計其數。

  2018深圳設計周舉辦第二屆,已經成為深圳城市文化一張名片——60余場設計論壇、工作坊、展覽等活動,共有25個國家地區的超過1000名設計師參展或參會,為觀眾帶來代表性設計作品超過2500件,承辦機構54家。

  深圳設計周模式初步成形

  繼2017年深圳設計周初試啼聲獲得高度評價后,經過一年的醞釀,2018年設計周已經不僅僅是“設計圈內”的盛事,設計類企業、機構、高校與設計師的高水平、多元化呈現,民眾的積極響應,10天中跨國跨界跨文化的創意與思維在其中碰撞,是一場以設計為主題、全民參與的“腦力激蕩”。

  2018深圳設計周已經基本形成了以環球設計大獎和主題展為核心,每年引入主賓國或主賓城市參與,設置緊貼時代前沿的主題策劃特別單元,外加廣泛吸納外圍展,打造面向海內外的開放優質的展示平臺。這樣的一個基本模式,使設計周不囿于某個設計類別或是某個團體,成為一個有主題有視野有格局兼收并蓄的載體,為社會各界提供從設計中吸收養分的可能性。展現設計前沿、傳遞設計價值、建立城市的設計軟實力,“梅開二度”的深圳設計周有更強烈的前瞻性、使命感與責任感。

  2018深圳設計周不僅在數據上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隨著活動的規模與含金量不斷升級,各項展覽活動更是亮點紛呈、不勝枚舉。回顧本屆設計周,首屆環球設計大獎歸屬揭曉,從主題展到特別展出單元AGI China展、從核心項目“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展”到首次攜手意大利作為主賓國,再到眾多精彩的外圍項目,這場設計屆的饕餮盛宴,值得我們反復品味。

  國際一流設計管理者云集深圳為現代設計提供國際視野

  在設計周主旨論壇“設計如何影響現代化城市:歐洲經驗和國際化視野”上,來自巴塞羅那的城市品牌推廣總監馬里奧·羅伯特(Mario Rubert)、來自德國漢諾威的iF國際設計論壇總裁拉爾夫·威格曼(Ralph Wiegmann)、來自倫敦的英國特許設計師協會CEO Frank PETERS FCSD CDir FIoD,以及ICO-D國際設計理事會前主席大衛·格羅斯曼(David Grossman)等重量級嘉賓,就“設計如何影響現代化城市”這一話題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并作了共同探討。設計思維如何幫助我們解決城市發展產生的問題?城市建筑如何與人們的思維設計融合在一起?設計師正是帶著使命感與榮譽感,讓市民看到他們自己的需求,通過設計尋求解決方案,并讓現代化城市真正成為國際化城市。深圳作為現代化城市發展的一個非凡的實驗室,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飛速發展,其中城市的現代設計功不可沒。

  特別單元AGI China展,是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平面設計師群體的經典作品展。“香港平面設計之父”石漢瑞在“對話AGI—上下東西,內外古今,前后左右,南北小大”做開幕演講。他表示,跨文化的設計令人興奮,跨文化設計的特點是悠閑享受異地文化的同時傳遞自身的傳統,理解和尊重其他方式來接近生活,抽離自己做客的身份和異地的概念,就像陰陽的平衡。

  在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設計之都推廣辦主任韓望喜的分享中,跨文化設計的魅力在于,設計無限的可能性建立在設計師的想象力之上,這種想象力建立在心靈的自由上,而自由則是建立在文化之上,因而跨文化為設計提供了最自由的可能性。

  此外,中國著名設計師王序、李永銓,以及歐洲著名設計師何見平,都從個人經歷出發,詳細地介紹了AGI的來龍去脈,追溯中國平面設計融入國際的全過程。

  環球設計大獎打造工業設計奧斯卡 主題展激發思維火花

  備受矚目的首屆深圳環球設計大獎頒獎典禮于4月20日開幕當天,在深圳廣電大廈舉行。本次設計大獎總獎金高達100萬美元,其中最受期待的20萬美金“全場大獎”,最終由中國北京一英里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岸峰工業設計的光環-微電折疊車Halo City贏得。這一產品最大的亮點在于設計師賦予其獨特的設計語言,不僅考慮到市民出行,同時考慮到城市的相關因素,并且是真正的中國原創設計。現場另頒出金獎2名,分別是深圳時空壺技術有限公司Timekettle設計的產品WT2實時翻譯耳機、由美國BioLite設計的BioLite野營用爐二代,各獲10萬美金獎勵;銀獎4名,分別頒給了李偉設計的ESUN智鼾墊、浪尖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和皓庭(唐山)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皓庭智能防霾電動口罩、矩刻創意設計(深圳)有限公司和深圳看到科技有限公司的“看到‘黑曜石’3D VR攝像機”、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oration的無線吸塵器VC-NX1AC,各獲得5萬美金;現場另頒發銅獎10名。

  “設計的可?能!”主題展論壇于4月21日下午在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舉行。可能性的設計將是一個怎樣的方式和狀態?情侶檔設計組合蘇素與楊松耀通過分享其工作與設計的過程,具體展示并回顧了亞洲豐富的設計文化與亞洲美學。日本著名設計師島津冬樹講述了自己制作紙箱錢包的前后故事,生動趣味之余也展示出設計師的強大環境責任意識與人文情懷;同樣來自日本的太刀川英輔則通過分享其設計展品,講述了對于設計的系統性思考。來自丹麥的設計師托馬斯·弗利根林與來自烏干達的費思·安妮·艾珂,梳理了在烏干達的設計無國界中的各大項目,詳細講述了如何通過設計切實改變當地居民生活,讓觀眾近距離感受設計的無限可能。

  主賓國意大利設計多元呈現熱情視覺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設計周首次引入主賓國概念——聯合意大利眾多年輕化設計力量,以“從微觀到宏觀”為主題的意大利館,由意大利設計協會設計制作,都靈理工大學策展;展館圍繞“意外(unexpected), 響應(responsive), 留心(mindful),交互(interaction)”等主題,呈現身在珠三角的意大利年輕一代設計師創意與功能并重的設計作品。意大利館由大大小小相互連通又相對獨立的小空間組成,其靈感來自古時絲綢之路上的商隊,像一個網絡將世界各地連接起來,將深圳與世界聯系起來,既包含了意大利的廣場文化、意大利人熱情浪漫的性格特點,又結合了深圳的城市文化需求,給觀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覺體驗。

  在4月22日“意大利日”當天,意大利駐廣州總領事Laura Egoli艾古麗女士、都靈理工大學中國關系校方代表Michele Bonino,米蘭三年展設計博物館副主席Barbara Pietrasanta分別致辭;都靈市政府議員Marco Alessandro Giusta、都靈理工大學建筑和設計部門主任Paolo Mellano、深圳大學建筑學院代表張博濤共同出席了圓桌會議演講,對意大利館的先鋒設計作品進行深度解讀。除此之外,4月28日“NABA米蘭新美術學院日”還邀請到包括多莫斯設計學院跨界藝術家、時尚設計師、NABA米蘭新美術學院時尚系科技總監Nicoletta Morozzi女士,品物流形和“From余杭”計劃發起人、NABA校友張雷,“風箏大師”于海濱等在內的眾多設計屆大咖,舉行“空中的設計”工作坊、“設計作為一個概念過程”的課程及研討會等精彩活動,通過實際操作來展示設計的意義和角色。

  深圳“設計之都”十年歷程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聚能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中心城市,其示范作用與聚能效應尤其重要。2018深圳設計周將“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展”作為核心項目,4月22日下午,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設計論壇在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展覽館一樓綜合展廳舉行,來自全球三大灣區5位代表性創意設計大師齊聚深圳,解析設計與灣區經濟文化生活多元關系,展望粵港澳大灣區新時代的創新可能。論壇演講嘉賓包括香港設計總會秘書長劉小康、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前院長西蒙·柯林斯、日本SIX,inc.藝術總監矢后直規、東京都政府知事特別事務參贊今村有策,以及來自深圳的著名設計大師、AGI中國分會主席韓家英。

  香港設計總會秘書長劉小康表示,大灣區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過東京灣與舊金山大灣區。其中香港跟深圳的合作作為設計雙城品牌,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亮點,會帶來非常好的發展機遇。日本東京設計周理事今村有策對于搭建國際合作的新平臺發表了看法,他認為不僅要建立各成員國之間的聯系,而且要促進不同的平臺之間全球性的連接。同樣來自日本的知名平面設計師、SIX,inc.藝術總監矢后直規先生對東京進行了全新的解讀,并慷慨分享了其代表性廣告作品的創作歷程。來自紐約大灣區的設計師西蒙·柯林斯(Simon Colins)則分享了紐約大灣區的發展經驗,將灣區內各城市的聯合作為成倍增長的力量,為新時代創意產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六城共探“四十不惑中國設計”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2018深圳設計周舉行了“四十不惑的中國設計”-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論壇,回顧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程中設計的發展。來自湖南大學設計學院的何人可老師與中央美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王敏老師,圍繞“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設計”與“設計·不惑”兩個主題進行演講,詳細梳理與總結中國設計的發展歷程,并對設計未來的發展做了展望。

  湖南大學設計學院教授何人可,以“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設計”為題,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對中國設計發展40年的感受與體會。從設計與生活,設計企業和設計教育層面層層剖析,何人可教授在分享中展現了中國工業從制造到設計、再到樹立“中國品牌”的過程。他預言,“2018是中國設計的爆發期”,“我們的工業設計經歷了從仿制引進到自主創新到融入企業乃至國家戰略的過程,但是還必須在知識產權保護、創造性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研究,才能使中國設計真正走向復興。”而后,中央美院設計學院原院長,現中央美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王敏以“設計·不惑——致敬中國設計四十年”為題,介紹了北京設計大會和設計周,以及中國設計40年文獻展的情況。對于在籌備中的中國設計40年文獻展,他說,“在這個過程中,從回避傳統到重視自己的歷史文脈,從制造意識到品牌意識,從抄襲、從山寨到崇尚創新,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設計界也從自我否定轉變為擁有文化的自覺和設計的自信。”隨后京深漢廈港澳六城代表共同上臺,分享了目前各城市“設計”行業發展的現狀,交流了未來一起梳理40年中國設計的愿景與計劃。

  “設計的可能”2018深圳設計周跨國界地將國際一流的設計師和設計作品引入深圳,目的在于進一步打造“深圳設計”品牌,同時讓設計真正融入大眾生活、改變生活。2018深圳設計周的成功舉辦與完美謝幕,為深圳“設計之都”10周年獻上了最好的賀禮。讓我們期待深圳設計更加美好的未來,通過將設計周越辦越好來進一步擦亮“深圳設計”品牌。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6 手機:15801363651。
投稿|推薦|提問
熱點推薦
最設計更多>>
最話題更多>>
設計企業檔案更多>>
?
友情鏈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