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和自然的未來城市:馬巖松《山水城市》發布會現場
來源:互聯網 時間:2014-09-28 11:58:47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老北京,我的童年
我談山水,源于我對自然的情感,這不是城市之外的純自然,而是城市之中的自然,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曾經帶給我超越現實的記憶,并給了我對于一個城市心理上的歸屬感。
我的童年在北京的老城里度過。每個四合院里都會有一棵大樹,我們的生活仿佛都發生在大樹下。院子里的樹跟大街上的行道樹不同,它們是跟人有著親切對話的樹,是家庭、鄰里關系的中心。小時候我從家到學校要經過景山、北海;冬天我到故宮的護城河里滑冰,夏天我在什剎海里學會了游泳,在銀錠橋邊釣魚。現在回想起來,在這么一座大城市的中心里有山有水有橋,真的是很烏托邦。
北京是一座史詩般的城市,有著宏大的秩序,同時也有著細微的情感。正如老舍所說的,“老北京的美在于建筑之間有‘空兒’,在這些‘空兒’里有樹有鳥”,建筑也因此與自然、與人們的生活建立起完整的聯系。一個有山有水、有“空兒”的城市中心,正是北京有別于世界任何一座城市的獨到之處。歷史上的“燕京八景”,是北京的一份心靈地圖,也是一部情感日歷。這些文學化的城市景觀既融合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美學意境,又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去真實感受,并保存在記憶中的生動畫面。這樣一個杰出的、充滿意境的城市規劃,詮釋著人們心中的自然和理想生活。
作為中國農耕時代的城市文明結晶,北京在近代并沒有經過工業文明的洗禮,而直接躍變為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這五十年里,每一座標志性建筑的誕生,都展現出城市新的發展方向。但高樓、汽車和灰色的天空,卻成為北京的新特征。今天的北京,與那個由秩序與自然所構成的老北京有著天壤之別,城市的意境沒有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老北京的城市血脈,卻正在淪為游客們的主題公園。世代在這里生活的普通百姓還過著沒有淋浴和衛生間的生活,他們中間的很多人因拆遷被放逐到城市邊緣。面對這種城市肌體的衰退與功能的紊亂,我認為需要從生活的層面去改變現實。并不一定要采取大面積的重建,而是可以插入一些小尺度的元素,去更新生活條件、像磁鐵一樣激活鄰里關系。
2006 年,我做了一個叫作“胡同泡泡”的提案,為四合院提供一些小尺度的加建空間,作為書房、臥室、衛生間等等。這是一種“微觀烏托邦”式的理想,我希望這些“泡泡”像新生的細胞一樣具有生命力,賦予老建筑一種活力,并通過改變局部而達到整體社區的復蘇。幾年后,我們在北京的老城區實現了第一個泡泡。這是一個加建的衛生間和通向屋頂平臺的樓梯,它看上去仿佛是一個小生命體,光滑的金屬曲面反射著院子里古老的建筑、樹木和天空,進而融合在環境之中。這些反光的生命體讓歷史、自然以及未來并存于一個夢幻的世界里 。
胡同泡泡真正的城市理想是把北京的古城與每個人的夢想連接在一起。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巨變中,有必要去思考北京長遠的目標和想象力在哪里。也許我們可以把目光的焦點從那些大型紀念碑式的建筑上移開,而開始真正關注人們日常生活的改善和社區生活的重建。
延續北京的基本格局,不是要去重建四合院,而是要思考高密度是未來城市的必然趨勢,必須思考如何共享,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共享,這都是與人最基本的情感有關系,決定了人是否對一座城市有歸屬感。
(中裝新網綜合自三開間建筑設計報道、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gooood谷德設計網)
相關文章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