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裝杯”全國大學生空間與環境藝術設計大賽城市巡講濟南站活動現場實錄
來源:中裝新網 時間:2013-05-24 11:08:08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陳華新:城市美學新趨向
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陳華新教授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
我今天要講的主題是城市美學新趨向。主要講近20年來城市建設,從建筑到景觀到空間等的發展情況。從美學角度,宏觀詮釋世界城市發展的趨向。
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近20年來,世界經濟雖然經歷了諸多危機,但是經過短期的修整與恢復,已經回暖。世界城市建設依然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城市建設的主戰場由西向東移位。人類對可持續發展追求,對消費社會中孵化功能的關注,使世界城市建設發展了巨大的變化。
世界城市建設凸顯三個特點。一、爭相建造世界最高的地標建筑;二、爭相建造功能最佳的生態建筑,包括垂直農業建筑;三、爭相建造最具視覺沖擊力的城市景觀空間。
一、爭相建造世界最高的地標建筑。
二三十年之前,摩天大樓幾乎是美國城市和美國的代名詞。從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差不多100多年的時間里,美國城市建筑的高度和氣勢一直處于全球之最,紐約具有全球最密集、最令人羨慕的摩天大樓,也有保持世界最高記錄的最久的建筑——紐約帝國大廈。從1931年到1973年,紐約世貿中心落成之前的40多年,它一直穩居世界第一高樓的寶座世貿中心,9·11事件中被毀壞。
現在美國人建造世界最高樓的沖動似乎大大減弱,而東方建造世界最高樓的熱情卻是一浪高過一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馬來西亞等東方國家和地區,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挑戰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建筑的高度,誓將新的世界紀錄一一載入史冊,而且超越的高度越來越大,節奏越來越快。
全球十大建筑NO.1哈利法塔,828米;NO.2麥加皇家鐘塔飯店,601米;NO.3臺北101大廈,508米;NO.4上海環球金融中心,492米;NO.5香港環球貿易廣場,484米;NO.6吉隆坡石油雙塔,451.90米;NO.6南京紫峰大廈,450米;NO.8威利斯大樓,442.14米;NO.9京基100,441.80米;NO.10廣州國際金融中心,437.50米。
這十大建筑中,,哈利法塔以超出NO.2麥加皇家鐘塔飯店227米的高度,穩居第一,其他建筑的高度相差比較小。仿佛受哈利法塔的啟示和鼓舞,阿拉伯地區形成了“摩天熱”。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報道,科威特將投資860億左右英鎊,建造一座1001米的世界第一高樓“絲綢之城”,將歷時25年左右。建成后的城市金碧輝煌,高樓商廈林立,預計可容納70萬居民,會用高速公路連接首都科威特城;據《哥本哈根郵報》5月2日報道,丹麥的Henning Larsens Tegnestue A/S被巴林的一家承包商選中,設計1022米高的摩天大樓。目前項目正在等待巴林國王的批準;已經擁有世界上最高建筑記錄的迪拜,在2009年10月5日宣布,將來會建造一座高達1073米的納赫勒港灣大樓(Nakheel Harbour & Tower),或相當于三座克萊斯勒大樓的高度;當英國宣布將在倫敦建造一座1524米的300層摩天塔樓時,更富有想象力的沙特王室打算花120億英鎊,建造世界上最高的大樓——“王國塔”,高約1600米,幾乎是現有世界最高塔迪拜哈利法塔(828米)的2倍。
二、爭相建造功能最佳的生態建筑和垂直農業建筑。
近20年,真正能夠撥動人們心弦的應該是建筑師們在生態建筑和生態城市方面卓有成效的探索。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生態建筑主要有自然生態建筑和技術生態建筑兩種。自然形態建筑又叫做主動節能生態建筑,這里所說的主動性是指綠色、節能,比較注重氣候、自然光照、建筑墻體、綠色植被、無污染材料的使用、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等。生土建筑和巖土建筑就屬于這類,比如福建的土樓、陜西的窯洞。技術生態型又叫做被動節能建筑,主要通過科技手段實現節能,近兩年,生態建筑出現綜合發展的態勢,現在這兩種形式開始出現綜合的趨勢,如美國建筑師索爾金的馬來西亞檳榔塔林(2004)就是典型例子。這個建筑既注重外部表皮的植被和綠化,又在內部設置了技術節能裝置,真正實現了生態考量、地方文脈與景觀美學三者的合一,人與建筑和環境三者的積極互動。
不過,在近20年中,更受人們追捧、并且更具影響力的生態建筑是另外兩種:一種是信息生物建筑,也說是藝術性與科技融合的生態建筑;一種是所謂垂直農業建筑。
信息生物建筑,可以說是比利時建筑師文森特·卡勒鮑特獨創。文森特·卡勒鮑特是近年來涌現出來的一位青年天才,1977年出生于比利時,23歲大學畢業時因畢業設計巴黎布朗利碼頭藝術與文明元博物館獲Rene Serrure建筑大獎,從而一舉成名,當時他的年齡和在座的同學相仿。現在,卡勒鮑特已成為世界生態建筑設計領域最耀眼的新星。
卡勒鮑特設計的生態建筑或生態城市雖然多數屬于概念設計,但是他的那些富于想象力和藝術性,且具有科學前瞻性的設計,對生態設計的引領作用遠遠超出那些已建的生態建筑。
卡勒鮑特2008年設計的“睡蓮”,是氣候避難所的浮動的生態城,一個可以在水上浮動的小城市,外形似睡蓮。宜居,且可以在地球上浮動——向氣候比較適宜的地區浮動。設計旨在當世界末日來臨時能找到最佳避難所。
這個設計是鯨魚型的浮動花園,也是一個生態城,比“睡蓮”多了一個功能——清潔水源。卡勒鮑特的許多設計都結合了信息技術、仿生學和生態療法。
卡勒鮑特在2005年為瑞士日內瓦設計的“大地敘事”和兩年后為香港設計的“香味叢林”就是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大地敘事”是通過起伏曲折的綠色建筑整體覆蓋大地的方式,重建城市地形學和景觀學;“香味叢林”是采用點式的垂直樹塔建筑群,在維多利亞海灣中構建起一種綠色的叢林意象,既為這一人口密度居于世界前列的城市輸入一種生態療法,同時給城市生活帶來一片生機。
垂直農業建筑,是2008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環境和健康學教授迪克遜·德斯帕米爾倡導下,在歐美出現的一種新的生態建筑形式。根據聯合國提供的數據,世界人均耕地面積已從1970年的約1英畝減少到2000年的1/2英畝,預計到2050年將下降到約1/3英畝;又據美國2007年的一份報告稱,到2030年,全球會有約50億城市居民(現在只有23億)。
隨著城市人口的劇增,2011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了50%,2012年達到52.6%,超過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國的城鎮化的步伐已經引起際的關注。
一方面是人口的激增,一方面是農田面積的劇減,未來的人類,將于何處覓食,又何以為生?垂直農業不僅有效解決了城市人口的食物供應問題,而且也解決了大氣污染、水土污染的問題;由于垂直農業具有供給自足性特征,它還有效地解決了交通堵塞、尾氣排放等問題,也順帶解決了建筑與城市之間的生態平衡和景觀問題,效益是多重的。
到目前為止,垂直農業建筑在美國、加拿大、荷蘭、新加坡和中國以及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已有至少數十種方案。如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高登一格拉夫設計的“空中農場”,在50層的建筑表皮覆蓋了一層植被,實現了一種景觀和生態的自洽。
垂直農業建筑的倡導者迪克森·德波米爾和埃里克·艾林森合作設計的“金字塔農場”。在巨大的玻璃金字塔內安置了一個社區,同時規劃了可供整個社區消耗的農作物種植區。農場內部通過先進的加熱和加壓系統,將污水轉換成水和碳,為社區提供能源,加工廢物,處理廢水。在整體保證城市生態和諧的前提下,使玻璃金字塔內居民實現食物自給、能源自給和廢物廢水的自回收自處理。無論是單純的生態建筑,還是垂直農業建筑,都在為城市未來的健康發展尋找新的途徑。
三、爭相建造最具視覺沖擊力的城市景觀空間。
城市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去自然化建構。這不僅意味著,城市在任何場所的生成和盤踞,其本身就是對該場所的去自然化,同時也意味著,城市建筑材料的獲得,總是以來源地的自然性的喪失為代價,如古蘇美爾的烏魯克都城就是與黎巴嫩森林的被毀壞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在世界范圍內,生態建筑獲得較大的進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主要是在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到當下的這近20年時間中。在當代城市由生產的空間轉變為空間的生產之后,在生態學成為城市設計的國際流通貨之后,城市空間的景觀化,或城市景觀學,已經成為當代城市設計的新寵。
具有景觀價值的大型綜合商務區、旅游度假村、城中城,就是當代城市景觀設計的大手筆了。在這方面,堪稱經典例證大概是迪拜的棕櫚島和剛剛成為國際旅游島的海南的鳳凰島了。
棕櫚島其實包含了四座人工島,即朱美拉棕櫚島、阿里山棕櫚島、代拉棕櫚島三個島和世界島。
與世界任何一個新城設計不同,棕櫚島創造了令全世界驚奇的多維立體景觀。它有四個特點:
1.用填海造島的方式,造出了一幅巨型的大地藝術作品——三棵形態各異的棕櫚樹和一幅世界地圖的組合。這既是大地藝術的奇跡,也是填海工程的奇跡;
2.通過島上精心布局的建筑和建筑物,創造出當代建筑的奇景畫;
3.通過規模巨大的海島主題公園,在陽光和夢幻般的海景之間塑造出如畫的自然景觀;
4.在海底建造了游客可以直接和海底生物邂逅的水下酒店,向游客展示了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由此,一個融世界港口中心、國際旅游勝地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美麗新世界,通過沙漠中的綠洲、大海中的繪畫,實現了多重意境的景觀空間。
三亞的鳳凰島雖然沒有棕櫚島的規模大,但是設計理念頗具共同性:也是一個圍海填土工程。在海島的另一端,,由開放式主題公園統領的海島綠色植被設計、水景設計、小品設計以及帶狀線路設計,在還原海島的自然風貌的同時,也為這座神秘的島嶼增添了濃濃的詩意。
鳳凰島不僅為尋找別一種生活方式的人們規劃了一種景觀空間,還規劃了一種生活方式。鳳凰島有與棕櫚島唯一的差別就是擁有熱帶雨林和山景。
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奢華的迪拜海底城已經建成,迪拜樂園現在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莫西·薩夫迪在新加坡設計的濱海灣金沙大酒店,剛剛于去年落成;莫斯科卻正在忙著在它的城中半島上建造一座環保而美麗的城中城——水晶島……
同建最高樓的沖動一樣,新的多功能綜合景觀空間的產生也將成為世界城市建設的流行主題。正如來穩妥哈斯的斷言,景觀正在成為世界范圍內心的意識媒體。它可以傳遞體驗,功能更多,比建筑更易實施,也更受大眾歡迎。
縱觀世界城市建設發生的巨大變化及美學視角所呈現出的三個特征,不難看出——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將是未來設計用更的主題,也是未來發展必然的趨勢。
在座的有老師、學生,設計師,學生會成為明天的設計師。生態主題應該是未來我們的設計中永遠能體現的。當然,今天的演講的主題太大了,很多人可能覺得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要知道,生態低碳,應該從每個人、每個方案做起。大賽也是這個道理。小到一個房子、大到一個城市,都是空間,都需要生態環保。
數據報告稱碳的排放30%來源于汽車的尾氣,60%來源于建筑行業——建筑行業從材料的生產、運輸、建造都會產生建筑垃圾。60%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如果所有的設計師,以及在座的“明天”的設計師在設計時都能將生態作為不可缺少的主題,那么世界將會變得更加清新、美好。
相關文章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