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地板門”背后:精裝修業務線危機?
萬科看似正在經歷自2008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安信地板甲醛超標以及各地持續不斷的業主“維權”事件,拷問著萬科是否仍要堅持走精裝修路線。
從一個更長的時間段來看,多名高管及中層管理人員的出走,也與萬科當前遭遇的質量詰問存在某種隱性關聯。而快速周轉和大員頻換的副作用,也在這次事件中顯現。
地板風波下的2月業績
3月1日晚,萬科公布,其所送檢的佛山新城灣畔7號樓安信實木復合地板樣品甲醛釋放量為1.9mg/L,超過國家標準限量(1.5mg/L)。這是萬科復檢安信地板的唯一一份不合格報告。萬科承諾,將為用戶進行更換地板和補償所有損失。
與此同時,萬科還要面對的是,深圳萬科金色領域、青島萬科藍山等各地項目的業主維權事件,這些都直指萬科的質量問題。
3月5日,萬科公布2月銷售數據顯示,2月公司實現銷售金額73.4億元,同比增20.7%,環比1月則下跌近4成。
國金證券分析師曹旭特認為,環比下跌的原因在于1月受上年12 月認購回款延遲影響基數太大,但萬科2 月銷售略超預期,因為按照測算,2 月推盤大概在40 億元左右,而實際推盤估計70 億,從而使2 月銷售額達到73.4 億元。
不過,郁亮也承認,萬科在地板的進場檢查上是有疏忽的。萬科采購管理部總經理都軍對本報記者表示,當時看到安信出具的合格報告后,由于佛山當地沒有適合的檢測機構,而且這批貨量很小,就沒有再去送檢和復檢。但恰恰就是這批貨出了問題。
郁亮強調,萬科整個采購和質量管控流程并沒有系統性風險,“這次事件是一個教訓,萬科將對供應商選擇更加慎重,且要加大進場檢查的力度和覆蓋面。”
高速周轉與精裝修之惑
一接近萬科的業內人士認為,萬科精裝修業務線上已出現漏洞,過去一年多來該業務線上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才流失,或許是出現上述紕漏的原因之一。
據萬科有關人士介紹,萬科采購業務由采購部、設計部、工程部、成本部共同負責,而2011年離職的萬科執行副總裁徐洪舸正是分管產品線、運營線工作,副總裁肖楠則是萬科產品設計及技術創新團隊領頭人。二人服務萬科都在10年以上。
“產品線管理換人之后,中層也大批更換,新人需要一段時間磨合。”上述人士表示,萬科精裝修業務量龐大,而這條線上的人才更替,是王石時代之后郁亮時代的內部利益洗牌。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萬科快速周轉的開發模式和當前精裝修產業環境存在沖突。
“國內精裝修不好做,尤其是去到二三線城市后,產業鏈更不成熟,大規模做更難。”廣州一大型房企高管對本報記者說,做精裝修的萬科周轉速度比同類做毛坯的開發商還要快,出現質量問題難以避免。
關于在當前環境下精裝修是否堅持,萬科內部也有分歧。
去年以來的調控政策對萬科精裝修也有影響。郁亮坦承,去年以來很多地方的限價政策,讓萬科精裝修業務受到制約,做精裝修的萬科比別家開發商在價格上的騰挪空間要小很多。
前述業內人士認為,除了精裝修產品線,萬科所面臨的問題還有地方大員頻換后的不適,無論如何,一年多時間走了差不多一半高管及諸多中層管理人員,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都需要時間重新配備和磨合。(21世紀經濟報道 張曉玲 深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