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寬美術館設計說明
一、項目定位:
本項目用地位于西安市灞河西路,東南面臨水,地勢舒緩,自然環境優美,頗有西北小江南的意境;本案預期依周邊有利環境,營造具有中國江南建筑意境的中國畫美術館,美術館功能以傳統中國畫及當代西北畫派國畫及藝術品的展陳為主,亦附有會所等功能;設計范圍包括規劃、建筑及景觀設計。
二、理念闡釋:
1. 設計思考:
傳統中國畫也稱“文人畫“,注重傳統文人的精神意境,本案是中國畫美術館,因此,建筑規劃及景觀設計重點思考以下幾點問題:
“文人畫精神內核的傳承與創新”,“人與自然的共生”。
傳承:傳統藝術的傳承,是與文化緊密聯系的;與地域性、民俗性等元素緊密聯系的;
并非幾個傳統符號的機械套用;而是取其精華,舍其繁復,求精神而不求皮毛,
求神似而不求形似;
創新:中國傳統江南園林建筑深受“文人畫”的影響,同樣是中國傳統建筑的山墻、庭院、園林等元素,本案以新東方主義手法——將傳統建筑文化意境與現代設計理念相融合以全新視角構建并詮釋“新文人”之建筑語境。
共生: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對話;建筑是生長出來的,并非孤立的,而是與周邊環境和諧共生的。
2. 設計理念:“璞”——外“拙”與內“秀”的關系
“拙”—— 相對為“實”,建筑形態、外觀等采“拙石” 破地生為“玉石”之意 ;
“秀”—— 相對為“虛”,規劃景觀、照明等擷園林水景之“秀”氣;
3.設計手法:
中國園林建筑設計語匯的雙重譯碼,采用“圍”與“通”,“遮”與“透”,“實”與“空”的互動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創造更大的空間感受。
三、建筑及景觀設計
1.綜述:
全案以現代建筑設計理念作衣,中國古典建筑意境為魂,九宮格古法布局與現代幾何構成相結合,空間圍而不合。運用借景,漏景,框景等豐富的東方建筑筆觸,勾勒出西安灞水畔的當代美術館。
2. 建筑要點設計:
露則淺,藏則深,藏玉于璞 是本設計的靈感來源;
整體建筑似臥龍之形,如群山之勢,動靜相峙,飽有張力。
美術館尤如藏玉,破地而生,造型通透洗練,以現代玻璃幕墻和傳統磚石為對比,寓意破璞露玉,外拙內秀。會所建筑以石墻作幕,既以遮的手法滿足空間私密感,又透過玻璃幕墻,以漏的手法擴大了客賓的視覺觀賞范圍,弱化了室內外界限,創造人與景的對話。配套建筑一合一分,面東而立,與主建筑群主次呼應,通過比例,尺度,高低變化,錯落有致,勾勒出富有詩意的人性化居住空間。商業建筑群與會所通道,借用了“一線天”的自然空間景象(雨天即生水簾),大小空間的相連和對比,一線天的狹長,封閉,視線的壓縮,對比走進主廣場更顯豁然開朗。
3.景觀設計:
傳統的營造理念與現代構成手法的默契
1、總體規劃布局采用“九宮格”的形式來組合變化。
2、用建筑“圍合”及“破”的手法自然而成庭院。
3、高低錯落的庭院及景觀與建筑虛實相合,使整體布局呈一氣呵成之勢。
主廣場打破“九宮格”的界限,縱筆自由,以洗煉簡潔處理,瀉之青竹,淌之芳草,儀式感與藝術性相結合巧妙地滿足了美術館和會所的多元化功能需求。廣場一角,璞石破地而生為美玉,美術館雅名以陰刻手法鐫刻其上。 北側次廣場運用建筑邊緣的錯位,產生營造古法“漏景”的有趣視點。下沉庭院則借鑒中式園林設計意境,以現代線條表現,靜水,山石,茶座景觀,頗具文人雅趣。
室內庭院與建筑外庭院及景觀互動,將自然引入室內,內藏玄機,意趣盎然。
白天鳥瞰圖
白天鳥瞰圖
白天鳥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