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5】北京館不屬于任何人 “合適”最重要
C: 對于一個全世界都在關注的盛會,你們怎么拿捏個人喜好和大眾之間的“度”。
楊:如果是搞個人藝術品,自己覺得好就行了,可以有極端的喜歡和極端的不喜歡。而這次的世博會是全世界都在關注的,最重要的是一個“合適”。為此我們也有很多稿子,有的很藝術很概念,而現在的這個版本是最“合適”的。
C:這么說來,北京館的設計也是“理智和情感”的糾葛,那可不可以這樣說,這也是一個妥協的結果?
楊:設計如果要變為現實,就是要妥協。但是同時你也可以這樣理解:這是一個“曲線救國”的方法(笑),把你想要表達的東西通過一個得當的方式表現出來。世博會最鍛煉人的就是這一點,它有自己的標準:它要求是要體現出設計大師的水準,不是純粹的政府展,不是完全的商業項目,它要有迪士尼的樂趣但又不是迪士尼樂園,這就是一件挺難的事情。這也是30個省市館共同的問題——用自己的方式來體現世博會的要求。
北京館內部效果圖
C:近些年來,環保建筑話題大熱。在這次世博會上,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新型的環保材料和環保建筑,北京館是怎樣體現環保理念的?
楊:北京館的環保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理念性的環保、第二是展示性的環保。展示性環保就是大家看得到的部分,比如整個地面用的是沙子做的透水磚,它非常環保;我們的LED屏、機械臂等拆下來直接可以用作別的展示,這樣是一種再利用的環保。再就是理念性的環保,風力發電的展示、綠色印刷的展示都是在給觀眾傳達一些最新的環保方面的信息。其實世博會討論的更多是理念性的環保,而不是展示性的環保。因為如果一樣東西已經可以展示出來了,那它其實不屬于世博會的范疇,所以討論和標榜那些已經被廣泛應用的材料其實意義不大。世博會討論的是未來,是未來的可能性。它表達的是一種理念,他是給觀眾腦里灌注一些全新的意識,這就夠了。
北京館內部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