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曲美家居延續為期五年的“舊愛地球以舊換新”活動,開展全民綠色環保行動“萬眾設計 綠色覺醒”舊愛煥新達人秀,邀請知名設計師、藝術家、設計院校,征集社會舊物改造達人,對回收的廢舊家具進行再設計,讓舊物煥發新生。本次“萬眾設計 綠色覺醒”舊愛煥新達人秀主題活動將舉辦主題展覽活動并進行拍賣,拍賣所得將以改造人的名義進行公益捐助,以此讓以舊換新的綠色環保概念在全國形成新風尚。新浪家居在此期間先后對25組參與的設計師進行系列采訪,聆聽他們的設計智慧與舊愛故事。以下為第一期——對屋里門外(IN·X)設計公司創始人、力透產品設計中心創辦人吳為、產品設計師、資深媒體編輯劉軼楠的采訪內容。
力透產品設計中心創辦人吳為 產品設計師劉軼楠
Part1 【新浪家居專訪】
Q1 新浪家居:2014年兩位參加過“舊愛設計”,今年再次參加,有什么樣不一樣的感受呢?
吳為:上次“舊愛設計”團隊有十二個組合,相對今年少一些,這次突然間隊伍那么大,我就感覺很有壓力。此次“舊愛設計”團隊有各種行業的設計師,還有跨界設計師等等,我們的作品是不是能呈現出來想要的效果,大家會不會認可?這是需要考慮的。前年,我們更多站在家具角度進行設計,今年再做“舊愛設計”,就是往好玩兒、有一定空間概念的方向去做。實際上是把空間和產品這兩個概念打散之后進行組合在一起,從而呈現我們自己的作品。
劉軼楠:我也有相同的感受,今年規模變得非常大,而且來自多方面的創意都加入進來了。第一次做“舊愛設計”影響非常好,現場的關注度以及后期的公益拍賣,都得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所以今年一提“舊愛設計”,大家的參與度就非常高,并且對舊物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很清楚地舊物的環保概念在哪兒。今年大家的作品應該都會非常有意思,而且現在已經有好幾位已經開始在動手了,我們確實覺得有壓力,也要開始好好想想我們的創意了。
Q2 新浪家居:平時有什么舊愛?有收藏老物件的喜好么?或者有什么老東西不用了但舍不得扔?
吳為:我們對中國傳統舊物更感興趣,比如中式的老家具。我們做空間也做了好多傳統的東西,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對它們確實有割舍不下的一些情感在里面。現在我們做了好多仿舊物的作品,用到空間里,其實就是為了喚起大家對傳統文化的共鳴。我們更多的是想把這種新空間往傳統方向去走,去尋找那種關系,發生關系,讓大家都有記憶點。
劉軼楠:做設計真正的體驗感是從生活中來的,所以老物件是最直接的、最讓人能看懂生活的延續或者設計的延續,讓受眾有更好的體驗感。
我喜歡收集老物件,其實并不是說價值多大,很多時候是時間的記憶,像小時候那種房上拆下來的那種銅的鎖、鑰匙,包括原來用的那種小鬧鐘,還有像爺爺奶奶那一輩用的東西,好多都帶著一段生活的記憶吧。那些東西可能并不值錢,但是它會讓你對某一個時段的生活方式的記載。所以我們把這些東西留下來,一方面可能記錄當時的生活痕跡,另外一方面,它可能會傳遞下來生活的體驗感。
Q3 新浪家居:這次舊愛設計打算選什么樣的舊東西做改造?為什么選這個?在設計上有什么想法?
吳為:想法出來了,接下來準備動手,找工廠,我們希望能讓產品跟空間發生關系,同時還能跟舊物有一定的關聯,這樣的想法與設計,我想我們做出來也會很好。
劉軼楠:我們可能會強調“參與性”,展覽最終呈現給觀眾的肯定要讓大家覺得有意思、好玩兒,有體驗感和參與感。第一次我們參加舊愛設計做作品的時候更關注的是產品的從舊物到新生的過程,是對個體的表現。這次我們更多的想法是從大的方向回到舊物的概念,現場的體驗感會更有意思。畢竟舊物的概念是需要大家切身去體驗的,如果只是單獨的靜態去觀賞的話,可能比較單一。所以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形式,讓大家對舊物從使用的角度,或者說從體驗的角度,更理解舊物新生的過程。
今年是第二次參加了,我們想有比較新的呈現結果出來。我們沒有去挑選舊家具,我們想更突出專業所在,從空間去入手,從其他形式上去找尋一些元素,把它作為家具的功能性去體現出來,也會跟現場的空間感有一定的結合,它不是一個獨立家具形式,但是它會具有家具的功能。
Q4 新浪家居:兩位在這次舊物改造及日常的設計中,是如何進行互動或者合作?
劉軼楠:我可能關注點很多,屬于發散型,生活中或者平時碰到一些事情,可能就突然有想法,可能想法并不成熟,但是我會說給他(吳為)聽。然后他會從他的角度,幫我把這些擇出來,哪些可以執行下去、實現出來,有些時候我們兩個是比較互補。
吳為:我更偏理性一些,這跟我做純空間有一定的關系,做空間會想怎么去呈現怎么去表現等等,然后到空間會有什么樣的體驗,她(劉軼楠)是沒有任何的。
Q5 新浪家居:綠色環保的行動有很多,舊物改造只是其中一個方向,您覺得在設計上,在生活中還可以做些什么?您對綠色環保怎么定義?
劉軼楠:曲美的舊愛設計把環保概念體現的非常好。以往大家對舊家具的處理就是,要換一套新家具,舊的我把它處理掉不要了。但其實有很多老家具只不過款式過時了,或者說面料或材質有一些過時,但其實從使用功能上來說其實是很舒服的。所以對舊物的改造,其實是讓你重新去感受你家里的這些跟你生活所在的元素,把它重新以新的形式融入到你的生活當中。
吳為:曲美舊愛設計活動,把產品最后都拍賣了,拍賣其實很多就是讓舊物又產生了一定新價值,拍賣資金投入到環保領域當中,種樹等等,這也是一種讓大家更多參與到這次行動里面的因素。
Q6 新浪家居:這次的活動中的設計師非常多元,有來自各種不同領域的達人,老師。您對這次展覽有什么期待? 怎么評價這次公益環保的活動?
劉軼楠:非常期待。上一次我們只有十幾人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做出那樣非常有意思的一些東西,今年形式會更加多元化,所以我非常期待最終呈現的效果。同時,每個設計師的角度可能不一樣,各有各擅長的地方,所以這次是我們互相之間學習的過程。
舊愛設計,首先是一個非常好玩兒的事情,同時,讓我們有這么多的形式讓大家理解舊愛的概念,所以非常期待,相信會有很好的效果。
而且這次活動確實很有意義,整個活動從一開始創意的推出,一直到后續展覽的執行,再到后期的拍賣,到后面整個一連串的結果,都讓人看到很多正能量的體現。所以這一次我覺得力量更強大,結果一定會更好。
吳為:因為今年參加的大多數人,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我希望看到他們另外一面,包括我們自己也是。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會從空間跟產品之間的關系去著手,也是希望給大家一種不同的印象,所以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嶄新的一面。
Part2 【吳為&劉軼楠作品】
許多物品會因為空間和時間的變遷而失去實用價值,但這并不代表它們就應被拋棄。如果它們結構依舊牢固,那么不妨對其進行簡單的改造并加以利用,通過特別的設計成為實用的家居用品。我想“舊愛設計”,愛的不僅僅是設計,更是愛那些充滿歲月痕跡的老物件。
改造前
改造后 花器邊幾
舊物重生系列之花器邊幾:原木色的多層板茶幾是曲美家具生產于1995年的一款經典產品,為了滿足當代生活的習慣與節奏,我們保留其極簡的造型,縮小原本 體積,利用原有的四只茶幾腿+切割桌面組成全新的小型邊幾,同時巧妙地將桌面空間與吊掛式花器相結合,利用多樣的變化增加單體家具的功能,在有限的空間內 呈現出多種關系。
改造后:玫瑰圓凳
舊物重生系列之玫瑰圓凳:面料自誕生那天起就被人們不斷以各種形式進行演繹,然而經典總是不曾退出歷史舞臺。我們利用曲美家具中玫瑰圖案的坐墊面料進行裁 剪,再將經典圓形靠背椅拆解,加入金屬結構,面料包裹原有單椅的座面,復古圖案被局部表現出來,極為絢麗。而面料的精致、柔軟也給原本簡約的設計注入了明 亮感,十分適合現代居家生活。
改造后:金屬扶手椅
舊物改造之金屬扶手椅:原有的靠背單椅產于1995年,具有彎曲的經典結構。為了延續經典,我們只在原有基礎上加入了金屬結構。材質的多樣化讓其變得更加 現代及工業,同時我們也利用力學原理改變坐姿,讓靠背單椅呈現出一種新形態。這種現代與經典的完美結合既保持了產品的原汁原味,也給生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