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緊急進場、極端天氣突發、疫情反復影響施工進度……面對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攔路虎”,亞廈項目部迎難而上,按照工期節點,精心部署,攻堅克難,完成武漢新型“平戰結合”醫院樣板——武漢常福醫院項目建設,為推進健康中國戰略保駕護航。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各地都開始進一步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切實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與水平。其中,經歷過疫情最重創傷的武漢市在蔡甸、江夏、黃陂、新洲等四個區啟動“平戰結合的三甲綜合醫院”項目建設,全面提升武漢市疾控防控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由亞廈參建的武漢常福醫院作為武漢市“四區兩院”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六大公共衛生重點工程之一,即將投入使用。亞廈積極踐行健康中國戰略,以匠心精工打造武漢新型“平戰結合”醫院樣板。
建招之能戰的新型醫院
武漢常福醫院項目位于湖北省武漢市蔡甸經濟開發區(奓山街)霞光村,總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由門診樓、醫技樓、住院樓、感染樓和后勤樓五棟單體建筑及附屬樓組成。
按照“平戰結合”原則設計,該醫院包含100張傳染病床位和900張普通病床位,平時作為三級甲等全科醫院使用,遇疫情可快速轉換成擁有1000張床位的傳染病救治醫院。
亞廈承建了項目中住院樓1-9層、感染樓1-5層,包括門診大廳、預留大廳、發熱門診等區域的裝飾裝修工程,總施工面積約42100平方米。
項目建成后,將切實武漢市解決面對突發性衛生事件“急難盼愁”問題,有助于提升武漢市應對突發性衛生事件救治能力,并為周邊地區30萬規劃人口提供日常醫療,是維護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推進落實“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民生工程。
平戰結合 科學合理
“平戰結合”醫院作為后疫情時代的醫院建設的新模式,平時,滿足周邊居民就醫需求,戰時,即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迅速轉化為傳染病救治醫院。
亞廈項目部認真貫徹國家相關標準,聚焦醫院裝修的特點,仔細分析項目重難點,提前做好施工前期的技術準備以及規劃工作,合理安排交叉施工,以高效率、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全面提升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為醫護和病患帶去更加安全、舒適的體驗,確保武漢常福醫院滿足平戰結合,快速轉換的需求。
感染樓門診大廳
OPO病區
走廊區域,醫院配備了雙物流系統
住院樓護士站
感染樓病房區域
爭分奪秒 高效推進
2月4日,亞廈裝飾第五工程管理公司接到了項目調令,工管總經理在詳細了解項目規劃建設后,當日便進行部署,項目經理迅速制定出詳細的入場施工計劃,次日便集結項目管理團隊進場,與總承包單位負責人現場對接,分析現場土建、機電等單位協調配合等問題,刻不容緩地開展項目建設準備工作,吹響項目建設沖鋒號。
2日內,完成臨時設施安裝任務
僅使用3日,集結500人的勞務班組人員進場
搶工期間,完成35000平方米的施工材料安裝
夏季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數高達590人
……
今年春節,10名管理人員和110名建設者,在本應該與親人團圓相聚的時刻,他們選擇留守一線,以堅守促建設,助推項目“加速度”,在項目部的辛勤付出下,春節期間完成了45000平方米的住院樓及感染樓衛生間水電開槽布管、施工放線工程任務。
突遇險情 迎難而上
5月以來,湖北多地遭遇強對流天氣,引發冰雹、暴雨、雷電等災害,給當地交通、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媒體報道
5月14日,亞廈武漢常福醫院項目所在地蔡甸區,突發9級大風,且伴有3cm大小的冰雹,強烈的龍卷風壓塌了部分工棚,大量樹木被折斷,一些廠房損毀嚴重,現場一片狼藉。
惡劣天氣造成現場一片狼藉
項目部根據氣象預警消息和應急預案,始終貫徹著“安全第一”的管理方針,提前部署、迅速行動,多措并舉,全力以赴抓好此次防災工作。項目經理連夜帶著項目部人員排查安全隱患,組織工棚人員撤離,同時對大型設備進行全面加固,對項目物資材料、辦公設備及文檔資料進行清點和轉移,保障了項目部全體成員和物資的安全。
允諾必達,打造高質量精品工程
疫情反復 筑牢防線
項目建設臨近收尾,武漢疫情形勢突發反復,全市工地實施全封閉管理,亞廈項目部積極配合,組織項目部全員進行核酸檢測,項目全體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共計90人參加,檢測現場秩序井然,進程有條不紊,僅在1天內便高效地完成了全體人員的核酸檢測工作。
同時,項目部根據當地政府、疾控中心的相關疫情防控要求,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高項目人員防疫意識,落實落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任務,每日核查人員體溫及身體狀況,定時安排專人對宿舍、辦公區進行消殺工作,科學合理組織施工,切實阻斷疫情傳播鏈條,彰顯企業責任擔當。
武漢常福醫院項目已經完成主體結構施工和內部裝修,即將投入使用。亞廈項目部憑借現場井然有序的施工組織、嚴格周密的安全管控、精細優質的施工品質、極強的協調組織能力,不僅為其他參建單位樹起了標桿,也贏得了業主方的高度認可。
亞廈立足于“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充分發揮行業帶頭作用,用優質的工程服務在醫療衛生領域打造更多標桿工程,為提升國民醫療服務安全感與滿意度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