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近年來,作為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緩解城市內澇的一項重大工程,海綿城市建設在全國許多城市陸續鋪開,城市發展方式迎來重大轉變。
中建集團堅決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設了一大批海綿城市工程,助力治好城市之水,開創城市美好未來。本期《學習“建”行》,藍寶帶您走進山東的豬龍河、長沙的圭塘河、云南玉溪的“神奇路”,一起看看中建人為助力治好城市之水交出的生態答卷。
養水蓄水的豬龍河
豬龍河是山東省淄博市境內4條重要河流之一,是重要的排水行洪河道,也是非常寶貴的城市資源。整治前河槽僅寬5-8米,深2.5-3米,平均過流能力10.7m?/s,不滿足防洪要求,不足五年一遇,跨河建筑物工程標準低、滯洪阻水現象嚴重,沿線村莊每逢汛期必遭洪澇災害。
▲豬龍河原貌
中海集團所屬中建國際投資(山東)有限公司所承建的淄博市高鐵新城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項目,包含豬龍河綜合治理生態建設工程、光大水務一分廠搬遷改造主污水管線工程、西五路北延及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是淄博高新區海綿城市建設的先驅和典范,具有重大民生意義。
豬龍河綜合治理生態建設工程包括河道整治5公里、翻板鋼壩閘6座、船閘1座,景觀湖體2座。建成后河道斷面平均寬度達80米,全線水域面積可達44.85公頃,綠化景觀面積66.76公頃,總蓄水量約110萬立方米,其中兩個景觀湖區蓄水量約55萬立方米。
▲建成后的豬龍河
現在,豬龍河已不再是臭氣熏天的小水溝,沿線居民也脫離了城市內澇之苦。項目設置了防滲段和非防滲段的寬闊河道,既能利用鋼壩閘蓄水形成景觀湖面,也能更多地吸收降水控制徑流。新建的西五路北延工程設置了下沉式綠化帶,可將積蓄的降水留存起來匯入豬龍河中,而污水管線和綜合管廊則將污水從河中分離,讓豬龍河的水體更清澈、水質更優良。
項目投入使用后,可統籌發揮自然生態功能和人工干預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有利于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同時也為周邊居民提供了濱水休閑的生態公園,實現了功能、景觀、文化、生態的多元復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喝光”雨水的“神奇路”
“以前一遇到下雨操場就積水,海綿城市改造后,遇到下雨,也不用擔心長期積水而影響孩子們戶外活動了!”云南玉溪第二幼兒園園長鄒文坤高興地說。
7月12日至13日,云南昆明和玉溪連降暴雨,其中玉溪平均降雨達100毫米,然而這樣的降雨并沒有造成路面積水,這一切改變都得益于中建二局西南公司云南玉溪海綿城市項目。
玉溪市是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中建二局承建的玉溪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由小區改造、城市公園及綠體、城市道路、排水管網海綿化改造等組成,是中建二局在云南區域首個大體量海綿城市PPP工程。
項目建成后,可有效解決雨水污染、城市內澇、人均水資源量少等問題,保障老城區城市用水安全,城市防澇標準達到30年一遇,城市防洪標準100年一遇。
作為一項惠民工程,玉溪海綿改造最多的是老舊小區,涉及11個小區,戶數達1.2萬戶。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即使遇上連續24小時、降雨量250毫米的特大暴雨,只需18秒就能“喝光”。這個過程,專門針對老舊小區道路的“微創改造手術”十分重要。
▲建成后的航拍圖
在這些道路的雨水口和路沿石,項目探索實施“微創”改造技術,在路面鋪設透水磚,這樣一來,雨水就可導入小區綠化帶中,同時,在綠化帶增加雨水花園、下凹綠地、生物滯留帶、植草溝等LID(雨水管理)設施,確保雨水通過卵石等材料過濾、自動蓄水,并進入雨水收集系統,實現二次灌溉利用,超標部分再通過已有管道外排。
透水磚等透水材料鋪設能夠讓雨水迅速下滲,保持路面干凈,年雨水徑流控制總量可達90%以上。如果遇上更大的暴雨,雨水還會被收入“收納神器”,透過LID設施進入300立方米蓄水模塊中進行雨水凈化,最終可用于澆灌植被。
重塑長沙的“生命河”
進入汛期以來,長沙市連續暴雨,圭塘河井塘段城市雙修及海綿示范公園建設PPP項目不久前剛完成的新河道建設,成功經受住了暴雨的考驗,為周邊商業體、居民樓等建筑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筑起了堅實的保護屏障。
中建五局投資、建設、運營的圭塘河井塘段城市雙修及海綿示范公園建設PPP項目是省、市、區三級重點工程,致力于建設成為全國領先、全省示范、全市標桿的“海綿城市4.0版公園”。項目引進了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大海綿與小海綿系統相結合,大海綿系統指在集水區采取分流制改造、管網調蓄、截污治污、末端治理、生態化修復及海綿措施;小海綿系統為建設雨水花園、調蓄水體、海綿道路、海綿小區及院落、生態停車場、綠色屋頂等海綿設施,實現該段水環境的改善及優化。
▲圭塘河項目大海綿系統示意圖
大海綿系統“主攻”集水區的蓄水和濾水,對區域內的11個大型排口進行了改造,重新設計截污干管系統,增加6個地下調蓄池,調蓄容積近20000立方米,設置9個與調蓄池配套的地上生態濾池,池內布滿了天然濾料、松散石塊、滲水管、導流管等。雨水、路面污水混合后,經過反復多重過濾,快排變成緩排,不僅雨水得到凈化,可達到景觀水標準,并且從源頭上對雨水進行控制,延長雨水進入圭塘河的時間,減少雨水徑流量、徑流污染與徑流峰值。
▲圭塘河項目小海綿系統示意圖
小海綿系統致力于雨水的“微觀調控”。通過設置植草溝、雨水花園、調蓄水體、生態停車場、樹池、排水蓋板溝等,增加調蓄容積,將水存進儲水箱、景觀水池,循環利用,存儲的水替代城市自來水用于景觀補水、綠地灌溉,像一塊巨大的海綿,消納整個片區的超量雨水,可實現增加調蓄體積5256.2立方米,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高達85%。
▲項目建設現場
在大小海綿系統合力運轉下,未來該區域將實現“水體無黑臭、小雨不積水、大雨無內澇”,綠色發展和宜居生活相互融合的生態環境,進一步重塑長沙“生命之河”,打造一座“會呼吸”的海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