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食宿,第一個月的實習工資2400元,給爸媽寄了1000元。”28歲的唐學海靦腆地說。
苗族小伙兒唐學海來自1500公里外的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是金螳螂松桃縣“千人工匠”精準幫扶計劃的一名幫扶對象。5月11日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金螳螂公司負責施工的江陰馬兒島藝術文化主題度假酒店項目工地上實習。從2017年2月25日正式啟動至今,松桃已有兩批、近200名青壯年男子加入“千人工匠”計劃。
教技術、助就業,金螳螂“三步走”精準扶貧
地處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東麓的松桃苗族自治縣,位于黔、湘、渝兩省一市結合部,素有“雞鳴三省”之譽。截至 2016 年末,全縣有約 1.89 萬戶、6.67 萬人等待脫貧。
“我們的目標很實在,就是要在短時間內幫助他們提高收入。通過金螳螂的工匠們傳授給他們技能,授人以漁,幫助他們掌握手藝,成為產業工人,最終實現自身的發展,這也是金螳螂踐行社會責任感的體現。”金螳螂公益慈善基金會負責人稱。弘揚工匠精神,輔助就業是主要思路。充分利用自身資源,金螳螂與松桃苗族自治縣政府共同擬定了“千人工匠”精準幫扶計劃:面向當地18-45周歲的男性、初中及以上學歷、身體健康的戶籍人口,免費傳授他們專業建筑裝飾技能,并輔助合格學員就業,使其盡早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精準脫貧目標。
負責人介紹,幫扶計劃的一個周期是4個月,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為期1個月的封閉式教學,派出金螳螂技術拔尖的專業老師傅前往松桃當地,手把手教授水工、電工、木工、鑲貼工和涂裱工等5個工種的基礎技術,白天實際操作,晚上講一些簡單的理論知識,完成入門級訓練。
第二步是將扶助對象請來金螳螂實訓基地封閉式集訓。通過講課、參觀等活動,幫助他們了解行業新技術,親身感受蘇州建筑工藝的精湛技藝以及精益求精、傳承創新的工匠精神,培養基本的職業素養。
第三步即實戰實訓,從4月上旬開始,來自松桃的首批幫扶對象分組進入金螳螂10個在建工程項目,在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的帶領下進行實習,實習期計劃為2到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