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能源局、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聯合對外下發了《關于光伏發電扶貧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根據《意見》,2020年之前,我國將重點在前期開展試點的、光照條件好的16個省471個縣的約3.5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以整村推進的方式,確保每年每戶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未來五年光伏產業規模將持續擴大
事實上,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光伏扶貧就曾是各界的關注焦點之一,特別是如何用光伏進行精準扶貧,成為不少代表、委員的建言獻策的內容。
根據《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規劃,“十三五”時期我國光伏扶貧工程總規模要達到15GW。而這就意味著,按照每KW投入8000元計算,“十三五”時期光伏扶貧工程總投資將達到1200億元。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伴隨光伏產能過剩引發價格戰、歐洲債務危機使市場增速下降以及歐美“雙反”關稅導致的市場不確定性,中國光伏行業“一夜入冬”,可以說這場危機深刻改變了我國光伏產業的格局。
對于活下來的企業而言,當前產能是不是還存在過剩?“不能一刀切地說光伏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光伏行業本身分為晶硅發電和薄膜發電,下面還有更細的分支,而薄膜發電目前還是供不應求的。”漢能董事長李河君表示,如果薄膜發電被大規模投向國內市場,直接市場預計有10萬億元,間接市場達到30萬億元。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則認為,這個問題要區別看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際上是兩個方面,一是去掉一些低效、低水平的產能,二是能夠創造或者提供一些能夠更高、更好滿足客戶需求的產能,而后者才是根本。
據了解,目前整個市場需求還處在平均每年增長15%左右的通道中,在未來五年內,雖然組件的產能可能有80吉瓦左右,但是太陽能電池、硅片產能實際上也就是60吉瓦到70吉瓦,一些高效電池等高質量產品產能大概只占到50%,這意味著一些高性能產品實際上處在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
業內專家表示,高質量、高水平的產品未來還將持續旺盛的需求,但一些低端的產品可能逐步被淘汰,未來這將是常態,未來五年國內光伏市場將會繼續升溫。
瑞和股份光伏發電業務增長可期
在政府扶持、技術進步的大環境之下,我國光伏行業持續回暖,光伏行業投資熱情大漲,很多傳統行業力圖通過收并購的手段來迅速進軍光伏行業。同時,我國光伏企業仍將加速拓展新興市場,積極實施產業全球布局計劃,通過海外投資設廠、海外企業并購等方式,推動國際光伏貿易格局加快演進,光伏產業投資持續加強。瑞和股份就是由傳統建筑裝飾行業進軍光伏發電行業的代表。
2015年5月25日,瑞和與信義光能(香港)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性合作伙伴意向協議,雙方致力于建立長期、全面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優勢互補,共同就光伏新能源發電等領域進行投資合作。
瑞和股份表示,隨著我國對大氣環境污染治理的愈發重視,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的實施力度正在加大,光伏能源的應用受到了各級政府的扶持和市場的追捧。樓宇太陽能逐步得到推廣,正在與節能低碳、綠色環保的建筑裝飾時代產生了交融,給建筑裝飾和機電設備安裝帶來了新的市場空間。
瑞和股份指出,進軍光伏發電領域,是出于企業長期發展戰略方面的考量,在尋求擴大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能夠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是響應國家戰略需求和積極回報社會的一大行動。
2015年7月29日,瑞和股份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市瑞和恒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決定與盛創投資有限公司合資設立瑞信新能源(信豐)有限公司,進軍光伏系能源領域。今年1月,瑞和股份第二屆董事會 2016 年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對瑞信新能源(信豐)有限公司進行增資的議案,瑞和恒星擬自籌資金對瑞信新能源增資至不超過人民幣2.1 億元。同時,“瑞信新能源(信豐)有限公司正平鎮 30MWP 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獲得了江西省贛州市發改委的同意備案通知。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預計,2016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將可望達到2000萬千瓦以上,預計到2020年全球光伏規模在450吉瓦~600吉瓦,到2030年的時候要達到1000吉瓦~1500吉瓦。由此可見,我國光伏發電的前景將是非常好的;可以說,整個光伏行業的“陽春”正悄悄開始。瑞和股份等涉足光伏產業的企業,也將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業務增長可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