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合作創新:“寬基礎”疊加“活模塊”
■王壽斌
對于職業院校來說,校企合作算不得新生事物。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相關的特殊性,決定了職教辦學必須走校企合作的路子。正因如此,眼下幾乎所有的職業院校都在進行或多或少、或深或淺、或緊或疏的合作嘗試。然而,從校企合作的實際運作和合作效果來看,卻往往鮮有新意、少有創新,更寥有效果,已經成為職教人才培養質量保障和提升的瓶頸。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與金螳螂公司、家裝e站的合作,令人耳目一新。其創新之處,一方面在于學校與企業都能與時俱進,適應“互聯網+”的新形勢,及時整合資源合作成立新的合作載體和新生業態——金螳螂電商公司,并將其扎根于高職院校的沃土,以使其能夠在專業化的環境中順利成長,在專業團隊的輔助下快速壯大。另一方面,校企的合作創新更在于他們以成功的實踐界定了校企合作中的校企分工,讓校企雙方各司其職,共同打造出“寬基礎+活模塊”式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過程樣本。
現實中,我們經常聽到很多學校抱怨企業沒有合作的積極性,職業院校滿腔熱忱,企業卻愛理不理,校企雙方簽署了合作協議,合作過程卻流于形式,出現“兩重天”、“兩張皮”。這一困惑在江蘇建筑職院何以難覓其蹤?根子在于學校對人才培養過程進行了科學的規劃,即基于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寬基礎”疊加“活模塊”式人才培養模式。“寬基礎”,可以從伙伴企業的合作意向和評價中得到充分體現,學生的理論功底、實踐能力和職業態度等綜合素質則是“寬基礎”的具體體現;而“活模塊”則主要體現為針對就業崗位的專門培訓,這是學生職業定向的最后環節也是關鍵環節,實景訓練、操作、點評、糾錯等,有效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不僅讓學生接觸了具體、真實的項目內容,更通過真刀真槍的高強度訓練提振了他們從業的信心,“心里踏實了,感覺自己就是企業技術員”。尤為重要的是,在“寬基礎”之上疊加不同的專業“模塊”,可以讓學生在前兩年“量變”的基礎上產生“質變”,從而靈活地將學生培養成不同職業取向的技術技能人才,此乃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略的精髓所在。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