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互聯網+”首入政府工作報告,成兩會熱詞。春節甫過,年度熱詞便接二連三出現,從娛樂界的“duang”到媒體界的“穹頂之下”,再到科技界乃至國家層面的“互聯網+”。“互聯網+”寫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著“互聯網+”正式被納入頂層設計,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
“互聯網+”首入政府工作報告
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聯網+”?互聯網可以“+”什么?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
作為互聯網行業的代表,事實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在此次兩會上拿出“互聯網+”提案。馬化騰認為,互聯網具有打破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專業化分工和提升勞動生產率的特點,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機遇。互聯網正跟傳統產業融合,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業態正是互聯網與傳統產業人融合的產物。
“互聯網+”的重大意義
進入“十二五”收官之年,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加速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更快融入到傳統產業、包括金融理財、打車等民生領域;以及家電等傳統制造業等等,PC互聯網時代升級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與兩化融合相結合會有更多看點。